第2部分(第2/4 页)
明来到河边,只见河床里只有一点细流在有气无力地流着。
慧明失望地摇头叹道:“想不到满满的一河水不到一个月就干涸成这样了。”
鉴真蹲下身子,用手掬起一捧河水说:“这个时候,这点水是很珍贵的呀!”
慧明突然想到一个点子:“我倒有个办法,能不能在下面拦起个小坝,把这点水堵住用来造塔。”
鉴真站起来,望着潺潺游走的河水说:“那能堵下多少水呢?再说,你把这点水堵了,下游的百姓就吃不上水了。”
正说着,画师周士杰带着一个少年走来。
“师父,这是我的外甥叶知秋。”周士杰向鉴真介绍道。
少年“扑通”一声跪地叩拜:“拜见鉴真大和尚。”
鉴真看这孩子白白净净,温顺柔弱,可一双纯净清亮的大眼睛里含藏着性格中的坚强与固执。他笑着拉起少年:“请起。落叶而知秋。你这名字很有意味啊。”
叶知秋腼腆地笑笑,目不转睛地望着鉴真:“我小时候见过大和尚。”
鉴真好奇地问:“在哪里?”
“苏州。”
周士杰在一边解释道:“家姐过世以后,我把外甥接到苏州的家里住了两年。有一次师父在苏州讲经,琼花的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去见过你。你见他体质弱,还送给他一串佛珠。”
少年伸出手腕:“大和尚送我的佛珠,我一直带在身上。”
鉴真恍然:“噢,你就是老受琼花气的那个小表哥吧?”
少年不好意思地点头:“是。”
鉴真高兴地看着少年:“一晃都七年了。今年有……”
“今年我十四岁了。”
“哦,十四岁,我在你这个年龄已经出家了。”
。 想看书来
鉴真东渡 第一章(3)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叶知秋迅速看了周士杰一眼,周士杰故意岔开话头说:“师父,我准备收知秋为徒,以后就跟着你四处画佛画吧。”
“好哇!知秋,你阿舅是江淮一带有名的佛画画师,我看你也是璞玉浑金,好好学画,一定会有所作为的。”
少年只抿着嘴笑,不置可否。
慧明陪着鉴真在寺院内外勘查了两天后,见大和尚不再谈论造塔之事,心下疑惑,便将鉴真请到客堂,吩咐僧人将三个摞着银锭的大木盘摆到了他的面前。
“鉴真和尚,这是我们化缘筹措造塔的全部用资。”
鉴真点点头:“收好吧,造塔的费用,灵佑、道航会酌情给你们一个详细预算。不过贫僧这两天观察,现在造塔,不是最佳时机啊。”
慧明的心顿时一沉,说:“和尚远途而来,有什么疑虑吗?”
“徐州大旱,民不聊生。一路上我们也看到了百姓拖家带口,背井离乡,而开元寺此刻大兴土木修造宝塔,贫僧以为不合时宜。”
“和尚不必担心。正因为久旱不雨,百姓才倾囊而出,纷纷供养,盼望尽快修造佛塔,祈求佛祖降福徐州,保佑一方平安。这都是百姓的心愿啊。”
“天地之气,升于春,浮于夏,一旦时令反常则灾害必然而至。现在不是祈天求佛就能解决眼前的困境,而是想办法让你这一方百姓赶快渡过难关。”
“和尚的意思是……?”
“贫僧认为当务之急是打井救灾。”
慧明愣住了,而坐在一边的叶知秋却眼睛一亮,目光炯炯有神地望着鉴真。
灵佑体谅鉴真的一片苦心,他帮衬道:“师父高见。此时此刻大兴土木造寺修塔,无疑会增加百姓的负担。”
道航也说:“弟子道航本打算由徐州西去长安,现在也愿意留下来与师父一起打井救灾。”
“这……”见师徒三人放弃造塔,一心要打井救灾,慧明一时不知如何对应。
鉴真笑着对他说:“这些银子就算贫僧先借用寺里的。待度过灾荒,贫僧一定化缘再来开元寺造塔。”
慧明一听这话,茅塞顿开,赧然脸红:“和尚所言极是,身为佛门弟子,面对灾情,贫僧也是食不甘味,寝不安枕,一心要救百姓出苦难,可是因为智慧不够,才如此不识实务。听了和尚的话,我想,在这危难之际,就是佛祖在世,也一定会先打井后造塔的吧。和尚,这些银子快不要提什么借不借的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照你的主意办吧。”
“阿弥陀佛。”鉴真欣慰地点头。
就这样,开元寺造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