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第2/4 页)
人必遣太子南下监国,其必过我天津三卫防线,如今太子年幼,而国朝如今处于水火之中,纵观天下,唯有大人可以扶植之,不若我遣一支精锐,将太子接之而来我辽东,如此我国朝可中兴也!”
梁涛眼中精光爆射,挟天子以令诸侯!
“大彪,你领一支精锐随军师去办此事。”
李大彪立即起身抱拳道:“末将领命,若有差池,提头来见!”
第一百八十一章 孤城
按规矩,国朝诏令,凡各地重镇之总兵以上统兵官员均能受此诏令。
然而自京师被围以来,朝中多次派出传旨太监赴往辽东,然而却了无音讯。辽东军这次却仿佛动静全无,自山海关以东,无一兵一卒过关西来,朝廷急不可耐,一封封的诏令从京城九门传了出去,此时,大明的精锐几乎有一半在辽东,而路程远的,比如福建、南直隶、两广、两湖、河南兵等等,都在上次返回了各家地方,如今再次征召,哪里来得及?
京北的京卫在梁涛的指挥之下虽然大败建奴主力迫其兵退,然而自身亦是伤亡惨重,而十万京南之京卫又被以大学士、兵部尚书衔督军的范景文从冀北而往南一路丢了个干净,此时,只剩下北京一座孤城独守。
孤城!
孤城!
不仅城孤,而且把守它的兵弱、将无能。
坚城?其实也要看人!看守城将领的能力。建奴这次来得太仓促,原本皇太极自己也没想到将会做出三入长城这个决定,然而形势瞬息万变,这便来了!
帝诏令兵部尚书陈新甲节制京师内外诸路兵马,东厂提督曹化淳都督京城九门诸军事,又令内阁大学士李建泰抚军、内臣王应朝、邓希诏等监视粮草辎重供应。
八月二十三日,后金军强攻西直门,驱百姓填河。北京城头虽有红衣大炮,奈何内无良将,外无犄角之强兵卒,强敌屡上城头。
八月二十四日,武清援军被破,主将赵武昌死。
八月二十六日,东安援军败南,主将王英恩南逃。
八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有明军降之。
文华殿里,崇祯皇帝面无人色,披头散发,脸色苍白的如厉鬼一般。底下有数的几个臣子尽皆双目无神。
满朝文武,此时跑了一大半,全部回家裹金带银收拾行装准备南逃。空荡荡的朝廷,本该象征华夏威严的殿宇,却涌起一股乏力。
人走茶凉!日落乌啼!
大明,何时到了这个地步?
祖宗不佑啊!苍天无眼啊!
“陛下,走吧,北方乱了!陕、山年年有天灾,甘肃年年动荡,都救不得了,而辽东建奴凶狠,梁大人虽智能之将,却分身乏术,如今,奴兵肆虐,此次又有备而来,其劫了我勤王诏令,使我朝政令不出九门,辽东无陛下旨意,定然不敢轻举万动的,陛下,还是南迁吧,集中京畿全力破南而去,江南富庶,陛下日后可重整旗鼓收复河(黄河)北!”
信都不知是否送不送得出去,何况人乎?后金兵早已在京畿南北京卫尽去的前提之下分几路穿插包住了北京城,以京师内的禁军之孱弱战力,其实也不知能否冲得出去。
曹化淳低声朝做于龙座上双目呆涩的崇祯帝悄声道。
突然,崇祯皇帝陡然直起身子,其厉声喝道:“不,朕不走,祖宗有言,大明天子守国门,朕即便死--也不走!”
尖锐的喊叫声回荡在整座宫殿之中,十几个尚且留在殿中的臣子闻声一愣,随即亦是歇斯底里喊叫起来:“不走!祖宗之地,不走!不走!”
这些人,乃是明朝最后的忠臣了,此时崇祯才晓得崇祯一见有人陪他放声狂喊,先是一愣,随即更加兴奋起来,“不走!朕不走!”
他们疯了!疯了!
曹化淳心中叹了口气,他望了一眼这群神颠形疯的君君臣臣,他的心中--却有了其他的计较。
谁都不愿意死,太监也不愿意。
历史上,他随手崇祯无比的恩宠,却打开了北京的大门。
黑暗的屋子里,做着几个身着铠甲的将领,上座一人,却是个面白无须之人。
呀!若是熟悉之人便可借着细缝里头淡淡投过来的光线认出他来--曹化淳!
“诸位,圣人一意孤行,然而我等却应该留得青山在的,毕竟,若是我等也随圣人而去了,日后谁来为圣人啼哭?”随即,他又轻轻叹了口气道:“为了圣上,我等在名声上吃些亏也是无碍的。”
几人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