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3/4 页)
这时,一个小兵慌慌忙忙地从城郭上跑下来,边跑边喊:“关城门!让关城门!”
守城士兵面面相觑,这还不到关城门的时辰啊?
愣了一愣,守城士兵们即忙跑回城门内,撂下手中的兵器,抡起袖子抽*动厚重的城门。
厚重城门发出的刺耳声响,无疑是一条导火线,瞬即点燃了朱棣横亘于胸的滔天怒火。只见他一手拉住缰绳,一手持起马鞭,就欲乍驾马硬闯,不防一只温腻的小手覆上他持鞭的右手。
“这样冲回去,势必暴露身份。不如我们明日在入城看看?”仪华紧压住朱棣的手,阻止道。
朱棣看了一眼仪华苍布满担忧的双眸,决然的移开她的手,道:“今日不能入城,天黑之后必有蒙古人来袭!硬闯使不得不为之……”转回头,丢下句“而且你现在的情况,若再不入关……”
一语未完,朱棣却已勒住缰绳,大喝一声:“坐好了——驾!”
声落,马蹄奋起,车轮急剧滚动,猛冲向只剩两人宽的城门。
西边残阳似血,地上尘沙滚滚……
颠簸的车内,仪华紧拽车璧,怅然的闭上眼睛:这种日子何时能到头。
———————————————————————
不防一辆塞外车闯进,城内众士兵立即持刀向相,四面八方重重围住。
朱棣紧抿薄唇,怒气直发的环视四周,果真不见城门守将的影子!只有一张张生面孔,敌对的面向自己!
怒极反笑,朱棣目光平视不断涌来的士兵,仰天冷笑道:“叫你们守将下来!”
众士兵轻蔑地看着朱棣,无一人回应。
朱棣目中怒火难掩,猛一甩马鞭,腾起一阵尘烟。
“再说一遍,叫你们守将下来!”
话语一落,这次终有反应,只见一个而立之年的士兵站在城郭上,大喊:“他们是蒙古人,以防发生边境问题,不得杀伤他们,只需赶出去即可!”
喊话中,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
轰隆隆——众马齐奔声骤响,压过传令士兵的高喊。
城郭下众士兵心中一阵纳闷,纷纷回头循声看去。
只见空无一人的街道上,一黑骑一马当先,身后一辆三马宝车,随次又是一百多黑衣铁骑,风驰电骋而来。
众士兵见状,立马调转矛头,神情戒备。
朱棣却神情转缓,分神回头望向城池之上,仿佛是预料之中那名喊话的士兵不在,只目光微微一顿,便已挪开视线;却不经意瞥见仪华紧蹙双眉,一副忍耐难受的模样,他怒红的目中忧色一掠而过。
但也仅是短暂的片刻,朱棣已转目看向前方众铁骑,目光与率铁骑而来之人交汇。
率众铁骑前来的正是丘福,他见围在士兵中的确实是朱棣,目中一抹狂喜闪过,大喜过望地就要叫王爷,却见朱棣一个眼色使来,他当即明了。一勒马驻足,从衣襟亮出一块赤金令牌,放声一喝:“此乃燕王金令,见它如见燕王,尔等还不跪拜!”
士兵位低,又怎认得令牌,但见三马宝车赫然印着燕王府的标记,又见随后铁骑皆是王府侍卫着装,这才各自放下手中兵器,齐齐下跪:“参见燕王!燕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声哄如钟!
一声声“千岁”传至耳畔,仪华激动得说不出一句话,只感酸涩之感直冲双眼,泪水霎时划过脸庞——终于平安回来了!
*
(今晚零时接到电话出门,所以这章更新的很晚。。。加一句,后面的章节内容恢复正常了,没有这些没仪华总是上不了场的内容了。)
第一百二十五章 转变
第一百二十五章 转变
丘福声称是奉了燕王之命。前来接这对夫妻,至于缘何来接却不是这些守城士兵需要得知。
众守城士兵,看着一百多骑王府侍卫毕恭毕敬地将这对夫妻接走,彼此心里都打了鼓也有几分庆幸,幸亏没真刀真枪上场,不然得罪了燕王府的座上客,岂是他们这群领着一点粮饷讨生活的军户能受住?
不过当天夜里,他们上头的一名守将一名副守将以乱某罪收押,并重新任命了一王府侍卫暂代城门守将一职,各自不由暗捏了两把冷汗,却见两大车烧刀子运来说是燕王犒赏他们,一群北方的汉子这才安了心,又担负起边城守卫之责。
————————————————————————
另一边,朱棣见天色已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