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李晓宁:美国攻打伊拉克没有像样的战例。� 王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核心,是承认国家主权像人的生命一样不可随意被剥夺,从1648年以来,国家主权的观念已经存在了350多年,已经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为什么美国要率先破坏这个观念?一战、二战,德、意、日对欧亚国家发动侵略,也是不尊重国家主权概念,它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要与原先的霸权国家如英、法、美等国争霸,但是对现在已经拥有世界霸权的美国来说,为什么也要破坏国家主权观念,是出于什么动机,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想清楚了这个问题,就会明白为什么未来的世界是新战国时代,为什么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终将会解体。   
从人权战争到“先发制人”战争�(1)
“人权高于主权”,更多的是口号。实际上,这底下更多的东西是,各国都在各打各的算盘,也就是第一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 这场表面上针对伊拉克的“先发制人”的战争,实质上也是对欧元区的一场“先发制人”战争。 � 乔良: 谈这个话题就得先谈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比这次伊拉克战争背景要复杂。由于我们要谈新战国,有些问题就要区别清楚。在我们看来,科索沃战争,不能把它理解成当时欧洲各国都很一致希望打这一仗,所以就邀请美国来打。大国政治有表面的原则。但是,这套原则我们不能完全相信,我们不能由于有表面的原则和规则,就一味地按原则和规则行事。实际上,在大国政治角逐中吃亏的是哪些大国?是那些没有国家利益意识的大国,最后吃亏都是吃在规则和原则上。由于形成了某种体制,就以为一切问题都只能在体制内解决。体制是被什么支撑的?一定是被某些规则和原则支撑,可是有了体制,又按照规则去行事,结果缺少大国利益意识的国家,率先吃原则、规则的亏。美国和英国可从来不吃这个亏。看看科索沃战争,并不是欧洲人发动的,是谁呢?现在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先是布莱尔极力鼓动克林顿发动这场战争,克林顿很犹豫,为什么呢?克林顿作为一个平民总统,对寡头集团操纵的利益,他的意识不够强,他没有布什和拉姆斯菲尔德那么明确,布什这些人一上台,就意识到发动战争的作用,克林顿这方面意识不够强,是在布莱尔强烈的要求下,最后决定迈出这一步,也是很不容易的。为什么呢?就是威斯特伐利亚条约这道门槛很难迈过去,因为这涉及已被世界各国尊重了350年的主权问题。 如何越过主权去对一个主权国家开战,就得提新口号,设立新规则。对付米洛舍维奇,必须找到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就是“他屠杀阿族人,他搞种族灭绝,他侵犯了人权”。但即使他真是这么做还是在主权范围内行事。你要打击他,就得让你的人权理念高于主权理念才行,就得突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以来形成了350年的主权原则。在布莱尔鼓动之下,克林顿政府审时度势,认清了这场战争对美国利益的意义所在,终于决定发动这场战争。而这个时候,无论是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所有的老欧洲和新欧洲,都没有意识到,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这里头谋求的是英美的国家利益,美国人的利益要求是什么?美国的目标是想驱赶资本,要控制资本的流向,要打击可能对美元地位构成挑战的欧元。而英国要干什么?英国要的就是,不愿看到欧洲大陆走向统一,使自己这个岛国孤立于欧洲之外。所以,我们在每次谈到欧洲的时候,千万不能把英国与法国和德国,放到一起来谈,它们不是统一的欧洲。因为,一个统一的欧洲出现,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英国的边缘化,一旦出现统一的欧洲,势必以法、德、俄为轴心,英国就会边缘化,这是作为老牌帝国的英国所不愿意看到的,即使布莱尔是工党的代表,依然首先是英国利益的代表,它同样不愿意看到这一点。所以说,当欧洲逐渐开始成为一个板块,欧盟逐渐发生作用,欧元即将问世的时候,选择战争,选择一场以“人权高于主权”这种高尚口号为借口的战争,让欧洲人参加到自己打自己嘴巴的战争中来却又无话可说,这就是科索沃战争发生的深层原因。但只有美英最清楚它们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什么选择科索沃战争的时机恰恰是欧元即将启动的时机?所以,究竟布莱尔和克林顿说了什么,我们不知道,这也许要留在将来有关文件解密之后再说,但有些迹象无须解密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我们看到的是,这场战争最终还是发生了,结果是什么?结果有许多个,首先是欧盟一体化进一步向后推迟,主要欧洲板块无法进一步形成,形不成一个完整的板块,英国就能够继续对欧洲产生影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