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跌的另一面却反映人穷物贱,老百姓不愿多花钱、不敢多花钱,以至消费市场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尤其是当前港元利率仍然居高不下,通货紧缩之下实际利率更高,对经济发展甚为不利。就此而言,近日的超市减价战应非好兆头。
开赌场比搞环保更重要?(1)
1999年9月
香港人好赌,赌马,赌“六合彩”,赌“波”球赛),赌“麻雀”(打麻将)……就连炒股票、炒“期指”、炒外汇等等,也都带有浓厚的“赌味”。如果某一天原定的赛马突然因故取消或者改期,很可能会使百万香港男女神情惶惑起来,不知干什么才好。当然,最过瘾的还是进赌场赌钱,真金白银扔下去,输赢立见分晓,人人以为运气在自己这边。可惜的是,香港一直不准开设赌场,想过赌瘾的就要搭乘飞翔船去澳门,澳门赌业恐怕一半是靠香港人支撑门面。外出旅游时,许多香港客每到一地,先打听的不是有哪些美景、古迹、文化艺术,而是有没有赌场,开在什么地方,怎么去,其次则是购物。旅行团的导游也充分掌握香港人的特点,一定会关照他们赌钱要有节制,不要输个精光,连回旅馆的计程车钱都没有。据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提起香港要不要开赌场的事情,会有这许多人亢奋起来。事缘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荫权月底要到美国首都华盛顿,参加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联合年会,随后会顺道去“赌城”拉斯维加斯等地考察。于是,就有媒体报道说港府正研究在大屿山开设赌场的可能性。对此,曾荫权回答,香港开赌场是“十划未有半捺”的事。但“十划未有半捺”的说法,并没有完全排除开赌的可能,最后还是由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出面澄清:“我们没有这样的计划。”其实,香港工商界中不少人对开设赌场兴趣甚浓,他们主张在新机场所在的大屿山岛北部兴建一个世界级的娱乐中心,像美国的拉斯维加斯那样,包括度假、会议、游乐、赌场、表演,等等。香港政府对此似乎也有点动心,这次曾荫权去美国“赌城”考察,不会没有原因。但港府对开赌却有很大的顾虑,主要是担心一旦开赌,黑社会、色情业、高利贷、毒品、贪污等一同滋生起来,利少弊多,弄不好会失控。另外,香港如果开赌,势必抢走澳门一半生意,令刚刚回归中国的澳门陷入经济困境,对香港未必有利,也一定是北京不愿见到的。所以,董建华下个月发表他的第三份施政报告时,应该不会把开赌当作振兴香港经济的一服灵丹妙药。
在香港开设赌场,绝无道德方面的禁忌。拥有七成报纸市场的两大媒体集团都支持开赌。《苹果日报》社论认为“赌场不是甚么洪水猛兽”,“只要规划、管理得宜,赌场大可以作为香港多元化生活的一个点缀,也可以让游客、市民有多一个选择”。《东方日报》的社论更认为“香港经济衰退,唯有开赌禁才足以救一命”,“建赌城,促税收,几年就可以立竿见影,比建立什么‘高科技港’或‘中药港’的海市蜃楼实际得多”。这两家报纸平日斗得你死我活,对香港开赌的看法却相当接近,可能因为它们的读者对赌钱也特别感兴趣。问题是,世界上开设赌场的地方不知有多少,但像拉斯维加斯那样成功的又有几个?如果开赌真有起死回生的神效,澳门经济为什么会半死不活?拉斯维加斯早先以赌为主业,现在为什么要多元化发展,力求变得老少咸宜呢?还有一个问题会叫人脸红:香港人如果除了开赌就想不出其他办法来“救命”,是不是太没有出息,自认低能呢?董建华没有受到上述那种舆论左右,也算照顾到香港人的脸面。但香港究竟如何才能重振经济,不开赌场又可以开设别的什么,特区政府似乎至今仍然没有拿定主意。除了搞“数码港”、“中药港”,港府当前最热衷的是要在大屿山北部建立迪斯尼乐园及其他旅游娱乐设施,在九龙的尖沙咀建立“星光大道”、“中华厨艺示范中心”等等,重振香港的旅游业。不过,可能因为香港“追求”米老鼠过于热情,迪斯尼方面开价不低,谈判看来并不轻松。有人警告港府“如果求成心切,即正中迪斯尼下怀,到时随时会变成割地(拨地)赔款(注资)收场”。好在上海不再高调争建迪斯尼,香港同迪斯尼谈判时少了后顾之忧,应不必作出过分的让步。说到底,就算米老鼠身价太高请不动,香港也不会天塌陆沉,还可以建别的什么乐园。其实,更加应该担心的,是香港的环境正一天天恶化,尤其是空气污染令人越来越难以容忍。最近一段时间,接连好几天早上的空气能见度就很差,新机场那里也只有三千米,市区更加糟糕,从山顶望下去一片白茫茫。如此,今后即使建起迪斯尼或者旅游中心,也未必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