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3/4 页)
小声催促着。孔明点着头,“好好,饿了,真饿了。”
粥盛在碗里,孔明接过,就送到嘴边,忽然看看子安,不好意思地笑笑,“对,对,差点就忘了,小口儿慢食,细嚼慢咽,养津护胃……”
子安没说话,把一些小菜夹到孔明碗里,诸葛亮当真细嚼慢咽着,太阳穴一动一动地,这细小的动作都在告诉子安,他的先生,老了。
这一刻,子安恍惚起来,他不知道光阴这东西为什么会如此的无情与神奇,就算是如他家先生这般的神仙中人,也有老去的时候。先生才五十四岁啊……
他清楚的记得,张益德五十四岁的时候,在瓦口关大战张颌,之后在庆功宴上,用匕首把一条烤猪腿吃得一干二净。
他还记得,那一年,雒城,五十四岁的先帝和他家先生会师,进围成都之前,两个人与众将佐商议着进兵之策,到了过午,他和灶头军担进了膳食,先帝揭开食盒的盖子,“哈哈!鸡肉汤饼!好好!”
那样一只黑漆大碗,热腾腾地冒着白气,托在先帝手里,吃得有声有色,一碗告磬,长臂一伸,“子安!再添!”
……
“子安,子安?”
孔明的唤声把子安从二十年前拉到了现实中,他仍迷离着眼神,不知身在何地。
“怎么了?走神儿了?“孔明歪头看看他。
“没有没有。”子安忙掩饰着。
孔明拉过他的手,“子安,今天要交给你一件要事去办。”
子安严肃起来,认真地听着。
孔明拾起案子上的锦囊,“定更时,将此锦囊由你亲自密送魏延、王平、廖化、张翼四人,让他们照命行事,不得有误。”
子安庄重地接过,点点头。又看看孔明,“先生,我看这四人今日军议之后,不是都衔命而去了?”
孔明轻轻笑着,“天机,不可泄露。”
魏将岑威骑在大青马上,目光不时洒向四面的大山,他的手紧紧地扣着马缰,大青马放不开蹄子,便时常不安生地仰起头来打响鼻。
“将军,我们还是快点走吧。”小校擦着脑门儿上的热汗催促着。岑威无语,手伸向掩心镜的后面,那里有司马都督派人飞马传给他的密令,“注意蜀军,见劫粮者切勿相抗,遗粮败走,自有接应。”
“接应?”岑威又四下里望望,大山子静悄悄的,连鸟都没有一只,真的会有蜀兵来劫粮?大都督又怎么会知道的?四万石大粮?让蜀军白白拿走不成?
他又看看井然而行的木牛流马,实在是搞不懂大都督怎么想起这神怪的东西,军校费力不大,这东西却行走如飞,且装载巨大,真想不通大都督怎么会想出这个神法子。
正思虑之间,只见远远的山谷间辟辟啦啦地飞起一群鸟,绕着树疾飞高鸣。岑威把马一勒,大叫“停队。”他知道,鸟儿无故自飞,一定是受了人的惊扰,难道,蜀军真的来了?
果然,山道上隐隐来了一支人马,尽着魏营服饰,为首的将官红面短眉,细眼微须,好像是偏将郑文。郑文见了岑威,热情地招着手:“岑将军,久违了。”
岑威松了口气,拱拱手,“郑将军,威向在陇西,一向少有交往了。”
说着话,郑文带着队伍已到近前,岑威还想说些什么,忽然郑文凑上来,大刀疾如闪电拦腰扫来,幸好他的神经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圈马跳开,郑文将刀一举,“弟兄们,杀!”
霎时间,郑文所带的军卒一把将军盔脱去,只留了红布缠头,抡兵器如狼似虎般杀了上来,岑威忽想起司马懿秘计之嘱,大声喊道:“蜀军有埋伏,弟兄们,撤!”
这数千人未明就里,跟着他往后便败。
郑文命人操纵木牛流马,迅速回营,他回头望望,满心疑惑,“难道,大都督不曾收到我的书信?岑威怎么会如此不堪一击?这四万石大粮就这么便宜送给了诸葛亮?”
正此时,听前面马蹄声紧促,姜维领一骑精兵旋风般来到面前,“郑将军,粮草到手了?”
郑文抱拳:“伯约将军请看。”
姜维点点头,“好,如此你我一同回营。”正说时,却听四下里鼓角声震,东北方向魏军如潮水般涌来,为首将领正是副都督郭淮,挺着长枪一指:“反贼!还不受死?”
郑文心里一阵激动,表面上却一声大喊:“伯约,和他们拼了吧!丞相的援兵一会儿就到了!”
姜维微微笑着:“敌军势大,我等且退。”说着向着自己麾下的军士一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