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页)
方就在谈判桌上开始激烈的交锋。虽然前有红四方面军西征失利,导致两万多人的西征军全军覆没,张国焘从军事实力还有政治势力上,彻彻底底的败给了主席。但是因为高大全在陕南的一闹腾,老蒋也就没有了那份捷报连连之后极度膨胀的信念。要是共产党愿意,只要和西北军东北军的残部一联合,几乎就可以控制整个陕西省,甚至于整个大西北,然后和苏联联系上,抗衡国民党中央。威胁四川,湖北,山西等省,再次形成一股令老蒋为之头疼的割据势力!
和陈立夫商谈红军改编事宜的潘汉年,见证了老蒋的这个子侄一日数变的脸孔,红军可以保存的数量也从当初的三千人一直上升到三万人。
不过随着二月二日东北军67军军长王以哲将军被东北军少壮派枪杀之后,原本红军,东北军,西北军,三位一体的西北联军的势力也随之分崩离析。老蒋有了筹码之后,又不想做更多的让步了。更是于二月八日将宋希濂三十六师开进潼关,和在渭南的红十五军团,还有高大全的陕南抗日军(临时对外称号,对内仍称红军第七十四师)近两万余众针尖对麦芒的对峙着。
垂直于公路的反坦克壕几乎深不见底,削得尖尖的木头深深的插入泥土当中,阻挡着国民党士兵进攻的步伐,在凛冽的寒风中,散发着森森的杀意。
而这只不过是国民党见到的最为初步的防线之一,高大全的杀手锏是沿着零河,戏河修建的沿河防线,已经被封冻的河岸上修建着高达三米的土墙,因为冬季的严寒,用木块定模,用冰水反复加固的堤坝是那么的坚固,而就在这些土墙的下面,散布着无数的轻重机枪射击孔。而两重河道防线的是一大批一大批的碉堡。高大全的碉堡可不是老蒋那种多为砖石构建或钢筋、水泥浇铸而成的。不仅种类多样,形态各异,而且还依山势而建,傍地形而筑。主要以梅花碉、筒碉、地堡、暗堡为主,其它样式也很常见。
但是最多的是以黄泥糯米汁夯筑而成的乌龟壳型碉堡,以原木为支撑,辅以顶部和四周厚重的泼水而成的厚重冰块,碉堡四周还挖出深深地堑壕,插上锋锐的尖木地雷,以阻挡敌人的靠近。几乎成为永备工事的碉堡,加上相互之间可以火力支援,良好的射击视野,还有可以供步兵机动防御的战壕。
披着厚重的军大衣的宋希濂原本并不想来看看一帮土包子在地里面倒腾出来的东西,想当初中央红军即使有德国的顾问,也在堑壕战中被国民党的德械师打得一塌糊涂,更不用说这些大别山山沟沟子里面跑出来的,没见过市面的土包子呢。
像尖刀一般的寒风夹杂着大雪,纷纷扬扬而下,生生的砸在宋希濂的脸上,是那么的生疼。模糊地视野,刺骨的寒风并没有让宋希濂有一丝一毫的动摇。就连周围的参谋军官也是大为的惊讶,要知道宋师长可是黄埔一期,在东征,北伐,乃至于一。二八淞沪抗战中打出赫赫威名的猛将!就连校长也对他十分的喜欢。惊诧的他们又不敢有什么声响打断自己长官观察敌情,炮队镜里面模糊地镜面,让他们十分怀念蔡司望远镜的优良性能。落寂的众人互相之间打量着,还有品味着钻进掩体里面的刺骨寒风。
冻紫的双手在随员的帮助下戴上了皮手套,身后的参谋也帮助自己敬佩的师长披上快要掉落的呢子军大衣。看着宋希濂铁着连走出狭隘的地下掩体里面,紧随脚步的众人在离开掩体的一刹那感受到了陕北冬季天气的那个刺骨寒风,禁不住打了个哈欠。
冻得坚硬的大地,还有踩着嘎吱作响的积雪,零零散散的脚印在大雪当中是那么的模糊,随军而来的装甲车早已经覆盖上一层厚厚的白衣。猛然间摔了一跤的宋师长,在大家惊讶的眼神中痛苦而又艰难的站了起来,血淋淋的手上插着的分明是锋利的炮弹片!在士兵的帮助下,宋希濂惊讶的看着这个被草草掩盖的被炮弹轰击过的弹洞,这显然是有人故意为之,而且从炮弹皮上面来看,这还是七十五毫米的山炮!
:“校长钧鉴,此次我部所遇之共匪已不是一般之匪众!坚固而又完善的堑壕工事,大量坚固的碉堡,还有已经十分明显的75山炮试射过的痕迹,表明匪军已经将现代化作战技术达到了一个完善的地步!装备亦十分的现代化!最起码他们的堑壕战战术已经可以和一战期间的德军媲美!我们即使要攻克敌人的防线,最起码需要十万之众,还有四万人以上的伤亡,大量的重炮和弹药物资的消耗,这还要寄托西安城内的东北军和西北军不会前来支援这一部之匪军!校长,慎之!”
还没有准备发出这么大牺牲的老蒋,看着刚刚机要科送来的长篇电报,不由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