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第1/4 页)
再转与孟达。
再说司马懿同子司马师,并州击退马超,即引军回洛阳。魏主曹丕大喜,重加褒奖。司马懿谢恩道:“陛下厚望,懿当舍身相报。唯今兵烽四起,国家须全力应付。幽州公孙恭,前番封为右骠骑将军,辽东太守,尚未回报。今若被梁山贼利诱,起兵犯北疆,恐为国家之患。”曹丕道:“幽州有阎柔、鲜于辅、田豫、牵招等镇守,此皆良臣,可保无忧。”懿道:“虽有良臣,若令北国震动,亦不利平贼。以懿看来,可使人再拜公孙恭为车骑将军,燕公,厚赐金珠,以结恩义;并使其遣数千精兵,乘海船扰袭江东之地,如此可保万全。”丕大喜,便遣尚书令桓阶持节,往辽东去。
司马懿又问曰:“卢俊义既原起兵山东,则其余党,皆在泰山南北。若不剪除,必为祸青徐,陛下宜早断之。”曹丕笑道:“仲达果熟虑。然臧宣高早上书,说昔日卢俊义造反时,他便已引军,围住卢俊义泰山南之庄园,尽皆剿平余党。故仲达可无虑此路。”司马懿道:“拿得甚家属头目?”曹丕道:“只有三四千人,大半皆是妇孺。杀了一半,拿了一半。虏群未曾见有魁首家眷,想已格杀。”司马懿道:“若如此,臣恐草寇于山东,别有隐匿之处。望陛下再遣能员祥查之。”丕道:“仲达所言有理。”便令中郎将夏侯廉往查。复问司马懿道:“如今关西之地,贼寇王师,交战甚急。我欲令卿前往,可否?”司马懿道:“关西之贼,乃庞统、吴用统帅,是彼精锐。然臣尚有一虑,上庸之地,在贼掌握;倘以精兵万人,出上庸而取宛城,则恐襄洛截断,南北失应,令我军首尾难以兼顾。故先请往上庸一行,整顿防务;倘无差池,再北进长安,驰援子丹未晚。”丕叹道:“仲达深谋远虑,甚慰朕意。”懿道:“尚欲请一将作先锋。”曹丕道:“仲达欲用何人?”懿道:“荥阳令诸葛诞,年齿虽幼,刚勇多谋,愿借军前相助。”丕从之,便拜司马懿为安西都督,拨与兖州新调之兵二万,连同本部,先去宛城。拜诞为平逆将军,使作先锋。曹丕自续集各地军马,以为后援。
司马懿得令,昼夜兼程,便往西南进发。将次汉水,前面有申仪、申耽心腹人来告发孟达密谋造反。司马懿看了书信,以手加额道:“天幸国家!若非我思虑上庸一层,则大魏败也。”思度片刻,令来人回报二位申将军,虚以委蛇,勿惊动之。来人去后,司马懿便令军马到汉水东岸下寨。遣人去孟达营中,约达前来相见。
孟达得信,急召申仪、申耽、李辅、邓贤商议道:“上庸一路,虽是咽喉,然以我等兵马,尚能抵御;魏主却令司马懿引三万大军前来,隔汉水对峙,必是疑心。今来书约我去营中会面,我若去,恐遭其算;若不去,又恐暴露内情,何以是好?”申仪道:“以某见来,司马仲达来此,当是助将军抵御上庸梁山军;所以加兵,不过欲一举战胜,然后移师他处。既然约去营中相会,并无猜疑。将军自去可。若有担心,可由我兄弟二人引本部军马,相随护送。倘有变故,便好厮杀。”孟达闻言,虽觉有理,终归不安。邓贤道:“舅父乃一军之主,不可妄动。不如推脱生病,留在营中。某愿代舅父一行,会见司马仲达。若有变故,舅父这里掌握兵马,足以自保也。”孟达喜道:“此计大妙!”转问申仪、申耽道:“军中粮草,预备如何?”申耽道:“尚须再准备二日。”孟达道:“既如此,邓贤可先去,待他回来,即联合梁山起兵。”于是修书一封,教邓贤送与见司马懿。只说身染疾病,不能出营,特遣外甥邓贤代致问候都督云云。
邓贤去了未半日,忽然上庸杜千亲入孟达寨中,送吴加亮军师紧急书信。孟达拆开看时,却说小心司马懿;更道申耽、申仪非诚心为谋,乃怀二心。孟达看了,犹不然道:“申耽、申仪与我共事多时,岂会背我?加亮先生忒多心了。”杜千道:“孟将军休要过于信人。加亮军师有博古通今之才,他既如此说,必非戏言。”孟达便令几个精干小卒,跟随杜千前往申耽、申仪营寨之外,埋伏窥视。果然半夜拿住一个下书人,却是二申与司马懿联络的密信。孟达览书大怒道:“我待二人如同腹心,竟如此对我!”便要发营中兵马,前去攻打二人。杜千道:“若是此时起兵前去,恐二人负隅顽抗,司马懿再提兵杀来,难以抵挡。不如设宴请二人前来,就于席间杀之。我上庸梁山军马,一起杀出,合力并其营寨可也。”孟达大喜。便留杜千在身边出谋划策,请他修书一封,令李辅送去上庸,催刘唐、杨志速速发兵来。一面令人去请申仪、申耽赴宴。
申仪、申耽得到邀函,申仪便要轻装前去,申耽道:“且慢。大敌当前,孟达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