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页)
为人诚实,就是要诚实地对待朋友,当朋友真诚地与你交往,关心你、爱护你的时候,你也以同样的真诚,甚至更多的真诚去回报朋友。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样以心换心,朋友之间的友情必然是根深叶茂。
东汉时期,有一位名叫荀巨伯的人,一日得急信,说一位朋友得了重病。朋友远在千里之外,荀巨伯去看他时,赶了好几天的路程。可是到了朋友所住的郡地时,却发现这里被胡人包围了,他只得潜入城里去看望朋友。朋友看到荀巨伯时非常高兴,但又忧虑地说:“谢谢你在这个时候还来看望我。现在城已被胡人包围了,看样子是守不住了。我是一个快死的人,城破不破,对我来说已无所谓了,可你没有必要留在这里,趁现在能想办法,你赶快走吧!”荀巨伯听后责备朋友说:“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现在大难临头,你却要我扔下你不管,自己去逃命,我怎么能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情呢?”胡人攻破城后,闯进朋友的院落,见到安坐的荀巨伯,大发威风说:“我们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你是何人,竟敢不望风而逃,难道想阻挡大军不成?”荀巨伯说:“你们误会了,我并不是这城里的人,到这里只是来看望一位住在这里的朋友。现在我的朋友病得很严重,危在旦夕,我不能因为你们来,就丢下朋友不管。你们如果要杀的话,就杀我吧!不要杀死我这位已痛苦不堪、无法自救的朋友。”胡人听了这样的话非常惊奇,半晌无语。过了好大一会儿,有一位头领看了看手中的大刀,说道:“看来,我们是一群根本不懂得道义的人了。我们怎么能在这个崇尚道义的国家里胡闯乱荡,为所欲为呢?走吧!”胡人竟因此而收兵,一郡得以保全。
且不说荀巨伯对待朋友的义气感化了胡人,保全了朋友住的郡的安危,单就荀巨伯对待朋友的真诚本身而言,足以令人感动了。像这样以真诚的言行对待朋友的人,天下还有谁不愿意与其结交呢?朋友之间的友情怎能不深呢?
汉代还有一位名叫朱晖的人,在读书的时候,结识了一位大官名叫张堪,恰好两人是同乡,张堪很器重他。但朱晖认为自己只是一名太学生,不敢与张堪交往过密。有一次,张堪对朱晖说,你真是一个自持的人,值得信赖,我愿把身家子妻托付给你。因为张堪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朱晖对此重言不知如何反应,只是恭敬地拱手相应。后来,张堪死了,因为为官清廉,死后没留下什么丰厚的遗产。朱晖其时早已与张堪不通音讯,但知道张堪去世的消息后,感于张堪的知遇之恩,千方百计地济以钱粮,并经常去问寒问暖。朱晖的儿子不解地问:“爸爸,我们以前没有听说过你与张堪有什么厚交,你为什么如此厚待他的家人?”朱晖说:“张堪生前,曾对我有知己相托之言,我当时已答应了,做人不能欺骗别人,更不能欺骗自己。”朱晖还有一个朋友叫陈揖,两人也十分投机,陈揖过早谢世,留下了一个遗腹子陈友。朱晖在陈揖去世后,尽一切力量帮陈揖尽父责。有一次,南阳太守召朱晖的儿子去当僚属,朱晖却换下了自己的儿子而举荐陈揖的儿子陈友。
朱晖忠诚于朋友可谓达到了极至,为人正直诚恳,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堪称典范。
富不居高,贫不低贱现在社会虽然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现实中总有贫富之差别,朋友之间也不例外。贫者当然不必自卑,也不必感到抬不起头,但富者也不必自我感觉高人一等,盛气凌人。特别是在与贫者交往时,更不能另眼相看,不要过多谈论金钱财物。因为贫者与富者在一起时,或多或少地有点儿神经敏感,如果过多地在金钱上徘徊,贫者会感到有压力,从而与你疏远。即使你是无意识的,往往也会引出麻烦。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小王和小李是大学同窗,毕业后分在同一个城市工作,小王在学校当教师,小李在某银行工作。因为是同窗又在同一城市工作,俩人经常来往,互相帮助,堪称一对好朋友。两年后,俩人都结了婚,此后两家关系不错,俩人的爱人也互称姐妹。可两家越交往,关系却越淡薄了,为什么呢?原来,小王是教师,工资不高,生活比较清贫,而小李在银行工作,工资福利待遇较高,且自从当上了副主任以后,送礼办事的人较多,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现代化的。小王夫妻因家境不好,本身就有一种自卑,而到小李家时,小李夫妻谈论更多的是金钱,说什么“这个社会离了钱什么也办不成,我们家现在什么也不缺,你们两口子走时,随便拿回点儿去吃吧!……你们来也不用给小孩儿买什么东西了,我们孩子什么都有,你们那点儿钱还是省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