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医药作坊(第2/2 页)
苦瓜脸,朱元璋叹口气道:“医学府也不能一直靠内务府补贴。”
楼英明白了,每年一千万两银子,内务府已经有意见了。
原来病根在这里,怪不得微安康一路上念叨个没完。
楼英想了下道:“治疗黑死病的药物有四种,一种是草药,一种是汤剂,还有一种是药丸和针剂,草药太过容易仿制,汤剂不容易存放,药丸和针剂容易保存和运输,只不过?”
微安康兴奋了,激动道:“每年医学府能够提供多少药丸和针剂?可是有什么难处?”
楼英道:“制作上太难,要想形成规模化,需要三座医药作坊。”
建设医药作坊大医们已经讨论很久了,一是苦于没钱,而是不舍得。
毕竟这药丸针剂什么的,老百姓真吃不起。
只有便宜常见的草药,还能治大病,才是大医们的最爱。
意思是百姓有个病,路边抓两把草,放砂锅里一煮,喝完睡一觉,不耽误第二天下地干活,这才是药方,良药。
若是可以,楼英真想把这类药大面积种植,做成药丸。
这样的话药效和药量就能形成统一标准,也是大医们讨论医药作坊的初衷。
每年内务府划拨的钱,一半用在医士俸禄和偏远地区的补助上,还有些用在购买药材上,剩下的才是朱橚实验室上。
去年一个箐高素,一个链霉素就耗掉二百万两银子,更不要说无中生有的淀粉。
还有研究时出现的伴生药物,要不是一些东西被工业岛看上,估计每年医学府都揭不开锅。
现在实验室有一千多名医士,每天所耗钱粮只进不出,大医们也头疼。
效果显而易见的,大医们又爱又恨。
原来治疗不了的疾病,现在轻而易举。
楼英默默念叨朱雄英的名字,世子爷。
若是没有皇太孙对中医提出的发展思路和朱标对医学府的信任,大明的中医绝对没有今天。
这个事,还要朱雄英点头,朱标同意才行。
微安康听到三座作坊,也禁不住咬牙花子。
一个中医实验室吃了内务府多少钱?
再开三座作坊,内务府也要关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