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推广铜币(第1/2 页)
与其说工业岛需要电,不如说需要铝来的确切。
能够把铝提纯的只有电。
关键是把铜钱融成铜线,铜钱也不能说溶就溶,那不得被朱元璋鞋底抽死?
干脆用铜钱换,我做一个十文的铜钱,用一个换十个很合理吧!
至于将来用铜钱流通世界,那是不可能的,流通世界的,只能是纸币。
纸币代替铜钱,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打破固有思维观念的过程。
还需要遍及大明和世界的钱庄。
因此需要先做铜币,压铜币就要用到压力机。
蒸汽机能搞出来,密封没问题,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搞一个水压机?
于是焦玉就上马了,朱雄英图纸画个大概,一切都靠猜。
焦玉越看越不靠谱,这不就是把蒸汽机的钢筒给反过来吗?
蒸汽机平放,你这水压机立着放!
有时候就是一个思维方式的变化,就那么的简单。
不过这一次,朱雄英做了一件好事,统一尺寸测量。
用纯金打造一把尺子,确定长度。
重做游标卡尺。
以后所有的尺子都要按照这把长度,刻度生产。
这样广州的尺子,和北直隶的长度将一模一样,分毫不差。
同样,工业岛生产的零部件,拿到广州,随便组装。
陶广义负责改装蒸汽船试航。
焦玉又发掘一批新人,年纪不等,都是工匠里出来的。
并不是他们不懂发明,而是没有人支持,有时候他们做出来,周围的人却嗤之以鼻,骂他们不务正业。
慢慢的这种精神就被压抑在心里。
如今世子支持,只要有好的想法,世子就会拍板,提供材料,设备,场地,干就完了。
例如,陶广义提议做个大火箭上天,朱雄英二话没说,直接上项目,不过换了一种方式,木构滑翔机,画出草图让陶广义研究。
并给陶广义说空气在机翼正反压原理。
几人离开坤宁宫去往勤政殿。
夏原吉已经等候多时。
夏元吉看着手里的铜钱嘴唇都在抖。
夏原吉直接问朱雄英:“世子殿下,这样的铜币有没有仿制的可能?”
朱雄英想了下道:“十年之内应该没有可能仿制。”
朱雄英说的还是保守了,就是水压机这个东西,一般工匠没有图纸,三年也别想吃透。
还有铜币金属配比,生产线上扎板,出胚,压边,压花,抛光,分拣,没有个几年,真弄不明白。
以朱元璋那种保密性格,十年?二十年也别想技术泄露,卖口铁锅都砍脑袋,更不要说是铸造钱币作坊。
这枚是手搓的,大规模生产还要一段时间。
夏原吉激动道:“够了,时间够了,十年后我们的生产工艺更好。”
夏原吉行礼,恭敬道:“陛下,这铜钱势在必行,要大力推广。
自古交易以物易物,货物太重,携带多有不便。
于是有人用精美的贝壳代替货物,贝壳就是最早的铜钱。
经过不断发展,直到始皇帝统一刀币,铜钱才走入寻常百姓家。
没有哪个朝代说铜钱可以和货物相等,即使同样重量的铜钱和粮食,粮食能活命,而铜钱不能。
因此铜钱的定义只是其价值,一种对货物周转的尺度。
如今我们有了这么精美的铜币,这么难以仿制的铜币,为什么不推广呢?”
夏原吉想了下继续道:“推行铜钱,臣想到有三点好处。
第一是北方鞑靼,铜币一枚相当于十枚,流入草原之后,我们可以大量换取他们的铜钱,我多他少,购买力不少,就是一种对草原的消耗。
第二,同样的,这枚铜币相当于两个铜钱重量,只要朝廷推广,那么天下十之有八的铜都会重新回归国库。
第三,铜矿将会不值钱,不会在滋养一些贪官污吏,最起码在没有破解此币的铸造方法之前,铜矿将不在用于铸造钱币上。”
朱元璋茅塞顿开,是啊,一枚铜钱币相当于两枚铜钱,兑换回来的铜钱,拿出两枚就可以再做一枚铜币,那么国库不就还剩八枚铜钱吗?
也就是说,现在把铜钱收回,十枚可以做五个铜币,原来十枚铜钱相当于十文,现在呢?五枚相当于五十文,尼玛,翻了五倍哎!
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