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3/4 页)
天启七年(1627)十月十五日,云南监察御史杨维垣上疏,弹劾崔呈秀贪权弄私,十恶
不赦! 在这封文书中,杨维垣表现出极强的正义感,他愤怒地质问阉党,谴责了崔呈秀的恶行。 杨维垣是阉党。 说起来大家的智商都不低,杨所修的创意不但属于他,也属于无数无耻的阉党同仁们,
反正干了也没损失,不干白不干,白干谁不干? 形势非常明显,崔呈秀已经成为众矢之的,对于立志搞掉阉党的崇祯而言,这是昀好的
机会。 但崇祯没有动手。他不但没有动手,还骂了杨维垣,说他轻率发言。 事实上,他确实不打算动手,虽然他明知现在解决崔呈秀,不但轻而易举,还能有效打
击阉党,但他就是不动手。 因为他的直觉告诉他,在杨维垣的这封奏疏背后,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很快,他的直觉得到了证实。 几天后,杨维垣再次上疏,弹劾崔呈秀。 这是一个怪异的举动,皇帝都发了话,依然豁出去硬干,行动极其反常。 而反常的原因,就在他的奏疏里。 在这封奏疏里,他不但攻击崔呈秀,还捧了一个人——魏忠贤。 照他的说法,长期以来,崔呈秀没给魏忠贤帮忙,净添乱,是不折不扣的罪魁祸首。 崇祯的判断很正确,在杨维垣的背后,是魏忠贤的身影。
从杨所修的事情中,魏忠贤得到了启示:全身而退绝无可能,要想平安过关,必须给崇祯一个交代。 '1572' 所以他指使杨维垣上书,把责任推给崔呈秀,虽然一直以来,崔呈秀都帮了很多忙,还是他的干儿子。 没办法,关键时刻,老子自己都保不住,儿子你就算了吧。 但崇祯是不会上当的,在这场残酷的斗争中,目标只有一个,不需要俘虏,也不接受投降。 夜半歌声 真正的机会到来了。 十月二十三日,工部主事陆澄源上书,弹劾崔呈秀,以及魏忠贤。 崇祯决定,开始行动。
因为他知道,这个叫陆澄源的人并不是阉党分子,此人职位很小,但名气很大,具体表现为东林党当政,不理东林党,阉党上台,不理阉党,是公认的混不吝,软硬都不吃,他老人家动手,就是真要玩命了。
接下来的是例行程序,崇祯照例批评,崔呈秀照例提出辞职。 但这一次,崇祯批了,勒令崔呈秀立即滚蛋回家。 崔呈秀哭了,这下终于完蛋了。 魏忠贤笑了,这下终于过关了。 丢了个儿子,保住了命,这笔交易相当划算。 但很快,他就知道自己错了。 两天后,兵部主事钱元悫上书,痛斥崔呈秀,说崔呈秀竟然还能在朝廷里混这么久,就
是因为魏忠贤。 然后他又开始痛斥魏忠贤,说魏忠贤竟然还能在朝廷里混这么久,就是因为皇帝。 不知钱主事是否过于激动,竟然还稍带了皇帝,但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封奏疏送上去的时候,皇帝竟然全无反应。
几天后,刑部员外郎史躬盛上疏,再次弹劾魏忠贤,在这封奏疏里,他痛责魏忠贤,为表达自己的愤怒,还用上了排比句。 魏忠贤终于明白,自己上当了,然而为时已晚。 说到底,还是读书太少,魏文盲并不清楚,朝廷斗争从来只有单项选择,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天启皇帝死的那天,他的人生就只剩下一个选择——谋逆。 他曾胜券在握,只要趁崇祯立足未稳,及早动手,一切将尽在掌握。 然而,那个和善、亲切的崇祯告诉他,自己将继承兄长的遗愿,重用他,信任他,太阳照常升起。 于是他相信了。 所以他完蛋了。 现在反击已不可能,从他抛弃崔呈秀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失去了所有的威信,一个不够意思的领导,绝不会有够意思的员工。 阉党就此土崩瓦解,他的党羽纷纷辞职,干儿子、干孙子跟他划清界线,机灵点的,都在家写奏疏,反省自己,痛骂魏公公,告别过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狂风暴雨,魏忠贤决定,使出自己的昀后一招。 '1573' 当年他曾用过这一招,效果很好。 这招的名字,叫做哭。 在崇祯面前,魏忠贤嚎啕大哭,失声痛哭,哭得死去活来。 崇祯开始还安慰几句,等魏公公哭到悲凉处,只是不断叹气。 眼见哭入佳境,效果明显,魏公公收起眼泪,撤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