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3/4 页)
跟夫君保持距离,做小伏低,拿赵世帧当神一样敬着,惹得赵世帧背地里取笑她,偷着说,“万幸母后住在宫里,若住在一起,我的小妒妇早晚演穿帮。”
其实,太后心明眼亮,如何不知儿子畏妻,对媳妇百般呵护,如今沈氏怀了孩子,太后打心眼里对媳妇爱重。
赵世帧详细问了母后用什么药,崔长海一一细说。
沈绾贞要留下侍奉太后,太后和赵世帧都不答应,太后几次三番催促二人回去。
农历腊月二十,是六姑娘沈绾玉的喜日子,沈府嫁女,虽是再蘸之妇,沈老爷给女儿的陪嫁不少,林家是白丁,攀上沈家,林家长辈没有不乐意的,财大气粗,大肆操办,沈绾玉嫁得风风光光。
林姑爷虽不是官身,但家道富足,沉稳敦厚,看上去像三十几岁,人都道好姻缘。
沈绾玉是昼夜啼哭,嫌男方年纪大,家里有庶出子女,百般不愿,闹得沈老爷实在不耐烦,吩咐人看紧她,待花轿到门,硬塞进花轿,抬着就走。
沈老爷听说王妃女儿有身孕,更是喜上加喜,就是吴氏体内积毒去了,但身体始终没好起来,病病歪歪的,不能出来待客,沈绾贞和沈绾云都怀着身孕,不能劳累,妾室卑贱,不方便出头应酬,沈府无人操持,可巧沈家大太太周氏从山东上京来看出嫁的女儿,可解了沈老爷燃眉之急,沈老爷央了大嫂周氏权且张罗,周氏嫁过女儿,喜事的规矩和说道都熟悉,周氏又知书达理,比二太太吴氏不差,凡事办得妥妥当当,没出一点纰漏,连沈府下人都叹可惜大太太嫁作庶子为媳,沈家山东老家内宅是三太太嫡子媳掌家。
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节。
朝堂休沐,京城分外热闹,大街小巷骑马坐轿的,士农工商,往来穿梭,熙熙攘攘。
这一日,却传来一个坏消息,镇守西南的厉亲王,统帅二十万大军直扑京师。
☆、第一百五十六回
厉王反了;开始朝堂上下没想到事态的严重;厉王从西南杀到京师要几千里之遥;沿途要经过无数州府县;可是没想到厉王所到之处;只有微弱的抵抗;厉王大军势如破竹;朝廷派十万兵将讨伐叛逆之师;与历王大军一交战,便一败涂地,厉王西南军骁勇善战;都是精锐骑兵,弓马娴熟,显然经过长期准备,厉王没等皇帝动手,来个先发制人,占了主动权。
皇帝赵世贤明知道厉王早晚要反,可是没料想这么快,他在皇位上刚坐稳,没来得及下手,厉王就抢先反了。
前方战败消息传到京师,整个元日都没过好,
阳春三月,柳绿桃红,京城上空阴云压顶,厉王大军快速推进,已临近京师,满朝文武心情沉重,如今已无退路,只有死守京师,背水一战。
赵世帧下朝,直接回王府,关起房门,对沈绾贞道:“你快收拾东西,我派人送你出城,厉王大军不日就到了,东北边镇守将孙成武趁势也反了,京城腹背受敌,朝廷如今已派不出兵将,困守京师,孤立无援,不知能支撑多久,终有一日粮草断绝,怕连吃的都没有。”
沈绾贞知道丈夫说的不是危言耸听,断然摇摇头,“你不走,我也不走,死生都在一块,你不走,我决计不会先走,更何况母后还在宫中,我怎么能先走?”
“你肚子里有孩子,这个时候只要皇上不走,我和母后就都不能离开,皇上没打算撤出京城,母后的意思也是要你先走。”
“我要跟你在一起,一刻都不分开。”
赵世帧试图说服她,可沈绾贞坚决不答应,也只好作罢,都盼着形势有转机,能够转危为安。
可是,厉王大军来势迅猛,一举攻到京城,兵临城下,朝臣都恐慌起来,就连皇上都措手不及,京城已周密布置,预备顽强抵抗。
整晚炮声隆隆,厉王军队开始攻城。
转眼到了五月,京城困守一个月后,出现粮食紧缺,城外东西运不进来,京城出现恐慌。
几路进京勤王的兵马,被孙成武部队拦截,并各个击破,京城孤立无援,只有死守。
朝堂乱哄哄的,吵成一片,主战派要死守京师,另一派朝臣,要皇上尽早撤离京城,撤到江浙一带,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皇上另一打算。
却有更为不好的消息,赵世帧下朝,沈绾贞就注意到他脸色凝重,担心地问:“出什么事了?”
“皇上想派我往陕西调平远候的人马进京勤王”
“皇上为何派王爷前往,而不是别人?”
赵世帧看跟前无人,小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