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页)
冰毒 〃毒品之王〃
又称去氧麻黄硷,化学名称为甲基苯丙胺,也叫安非他命。因其外观与冰极相似,故称之为〃冰毒〃。由于冰毒的刺激性强,持久力强,使用一次便会上瘾,因此被称为〃毒品之王〃。
冰毒的毒性甚于海洛因。海洛因极易形成强烈的生存欲望,而冰毒则使吸毒者不希望生存,只渴望死去。吸食冰毒死亡率较高,特别对婴儿毒害最严重。
冰毒的效应比〃快克〃可卡因产生的短暂的〃飘飘欲仙〃感更强烈;更为持久。
任何可以产生欣快;减少焦虑的药物都可导致依赖,大麻也不例外。
兴奋剂甲基苯丙胺,因其原料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由于它的毒性剧烈,人们便称之为〃冰毒〃。该药小剂量时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作用,故其丸剂又有〃大力丸〃之称。应用苯丙胺或甲基苯丙胺产生的心理效应类似于可卡因的效果。苯丙胺突然戒断可使潜在的抑郁表现出来或导致严重的抑郁反应。许多人在戒断后会出现2或3天的强烈疲乏感或嗜睡及精神抑郁。苯丙胺会致耐药性,但这种耐药性产生得比较缓慢;但是剂量会逐渐增加;以致后来可以耐受口服或注射好几百倍于治疗量的药物。苯丙胺滥用者易发生意外,因为药物会产生兴奋与夸大,随后出现过度疲乏及失眠。静注苯丙胺可能导致严重的反社会行为,并能促使精神分裂症发作。
持续大剂量应用甲基苯丙胺产生的不良反应有:焦虑,此时患者害怕,颤抖,关注自己的躯体健康;苯丙胺性精神病;患者会错误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出现幻觉并不切实际地多疑;耗竭综合征,在兴奋期后极度疲乏,需要睡眠;长期情绪抑郁,可能发生自杀。
苯丙胺类兴奋剂
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stimuLants简称ATS)属一类人工合成的兴奋剂。它们主要是对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有很强的兴奋或致幻作用。由于它们合成较为简单,而且其身体的依赖性相对其它毒品而言(如海洛因、可卡因)较小,因此,几十年来在全球造成的滥用现象极为严重。苯丙胺类兴奋剂一般分为两大类型,即:以单纯引起中枢兴奋作用的,称为传统型,以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为代表。具有兴奋兼致幻作用的称为致幻型,又称欢乐型,以MDMA(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和MDA(亚甲二氧基苯丙胺)。在我国1996年发布的被规定管制的237种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中,有近20种属苯丙胺类兴奋剂。1996年联合国禁毒署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兴奋剂专家会议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苯丙胺类兴奋剂已逐步取代20世纪流行的鸦片、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常用毒品,将成为21世纪全世界范围内滥用最为广泛的毒品。
。 想看书来
相关链接(2)
毒性作用
1。 传统型苯丙胺类兴奋剂……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
苯丙胺类兴奋剂属于拟交感神经类中枢兴奋剂,其作用机理主要是促进脑内儿茶酚胺递质释放等,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神经系统兴奋和欣快感,然而过量或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对人体的毒性作用也是很强的,而且是多方面的。
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严重损害心肌血管系统,表现为胸痛(但心电图无明显改变)、心肌梗塞、心肌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房和心室的失常)以致于猝死等。
苯丙胺能导致脑实质出血,硬膜下出血和珠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的颅内出血。
苯丙胺类兴奋剂均属于低分子量化合物,可以直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尤其是妊娠前三个月危害更为严重,因此染毒的孕妇可导致胎儿骨骼系统致畸,表现为短肢、少肋、新生儿心脏先天性发育畸形等。
由于苯丙胺类兴奋剂兴奋机制,产生肺脏血管痉挛导致动脉血管内膜损伤,纤维蛋白物质沉积以及血管基质增生而引起肺源性肺动脉病变……肺动脉高压病。
苯丙胺、利他林和匹莫林,可引起肝细胞性坏死,肝功能衰竭等症。苯丙胺类兴奋剂可导致横纹肌溶解,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和肾衰竭而出现高尿血症、低钙血症等。
2。 致幻性苯丙胺类兴奋剂……MDMA和MDA
与苯丙胺一样,MDMA和MDA均具有苯环结构,因此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作用。药理学研究证明MDMA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与苯丙胺大致相似,能促使大脑神经细胞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