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 页)
芍药不激动是假的,这是她一辈子的梦想,只是从来不敢奢求太多,所以表现的都是相当冷淡,甚至抗拒。
不过从此后,她芍药就有姓氏了,黄氏,而这一日,也是芍药彻底和过去告别的日子,以后她就可以正大光明的生活在有夫君,有儿子的地方,不再是见不得光。
熙儿县城的手工作坊已经渐渐的走上了正轨,所有的人员都已经适应,并且熟悉了他们应该完成的工序。
福熙超级大市场也是营业额一直居高不下,但也有渐渐回稳的趋势,芙蓉阁也在四儿的努力经营和创新下,这两个月营业额一直是节节攀升。柏三柱负责的农田,也是一番丰收的景象。
所有的一切走上了正轨,熙儿下面就想着手建配套设施齐全的庄园,因为建手工作坊,当时的地买的大了些,熙儿打算在这片好好规划规划,建医馆、杂货铺子等等,相当于一个内部的微型市场,一个能给熙儿家内部做工的人福利的地方。
这项规划熙儿没想自己一人完成,她拉了福子、禄子和四儿一起,兄妹四人商量着来,对此福子和禄子很高兴,这才感觉为了家里的发展,也发挥出了自己的作用,其实就算是念书,也不能念死书不是,也要适当的了解民生,民情,而不是满腹的之乎者也的书呆子。
在前世好的单位还有额外的福利,比如体检、旅游、养老保险、住房补贴等等,在这个社会不说旅游、养老保险了,单单能做到的,熙儿希望尽量给在自家干活的劳动者们一些额外的福利。
经过熙儿的分析,兄妹几个都觉着非常有道理,一个个都被说的心潮澎湃,感触颇多,恨不得立马能建了来。
而且芙蓉阁当初的定价就是卖给有钱的人,赚他们的银子,再已其他的邢氏反馈给劳动大众。
要真正能实施并运转起来,要付出很多的心血,而且也是一项长久的,需要能持之以恒做下去的。
兄妹四个热烈的讨论,引的喜子这个好事儿的小毛娃也感兴趣的来凑热闹。
因为现在规划的手工作坊这大片的地,是和先前划出来的庄园靠在一起的,所以庄园那块儿就拨出了相当大的地,专门用于建造住宅区,住宅区也进行了划分,分长工的住宿的宿舍和签过卖身契的柏家的下人的住房两片区域。
长工毕竟只是在主家做工的,以后不想做了,是可以自由走的,所以住的地方只是借给他们的宿舍;而卖身给柏家的则不同了,熙儿也把他们算半个柏家人,所以是发放房子的,一直永久可以住下去。单身的时候,也是住的宿舍,柏家的下人之间成了亲,那么柏家就会送个院落,供他们生儿育女。
只要不离开柏家,以后儿子孙子辈是可以享受从小受教育的机会。有潜力的,一直往上考,熙儿家都免费支持,还有部分就是学会认字再继续为熙儿家工作的。
总之,就一条,只要勤劳,努力做事,熙儿家是不会亏待的;如果好吃懒惰,不学好,不努力上进,那么就请滚出柏家,柏家不养闲人。
这个消息一出,有部分长工就动了心思,本身家里也没啥牵挂,于是就打算把自己卖身给柏家,以后也还能有个保障。
对于这样的情况,柏家是绝对支持的,现在的柏三柱家正是需要人才和人力的时候,只要人品好,勤劳能干的,柏家绝对欢迎。
熙儿的舅舅们从年初到现在也都没见面了,辣椒也成熟了,舅舅们都已经采摘好了,并让人带了信儿过来,准备亲自送过来。
于是柏三柱和王氏打算回王家庄接了王老头和崔氏来县城住上些时候,并且刚好带着舅舅们认个门儿。
柏三柱安排好地里的事情,家里事情交代给了熙儿兄妹,就和王氏起身出发了。
王大钶兄弟两种的土豆种苗听熙儿的建议,一年是种的两次,先前已经卖过一次,赚了不少的银子。
而且卖的酒家饭庄比较多,加之也特地嘱咐了储存方式,发芽发绿的土豆不能吃。
第八十六章 来县城
而且卖的酒家饭庄比较多,加之也特地嘱咐了储存方式,发芽发绿的土豆不能吃。
在供货方面都是隔三差五的送过去,因为是兄弟俩共同种植的,所以两人都是一次隔一次的轮换过去送,赚的的银子也是对半分。
因为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一批成熟的土豆,兄弟俩想再多跑些饭庄,争取销的更快更多些。
熙儿家除了辣椒没种外,土豆、芋头和花生都种了很多,成熟的土豆都是被宋掌柜的收了过去,另外额外的让熙儿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