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2/4 页)
年纪十一岁的李子,便被熙儿指派学习打制鲜奶奶油,年纪最小的杏子熙儿看她做事很机灵又肯动脑筋,就教她做简单的花式奶油小蛋糕。
这些人从什么也不懂,到基本掌握方法也耗费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楚哲瀚外出执行任务期间回来过一次,依旧在熙儿家蹭饭,留下一块轩德堂的腰牌,如果熙儿家铺子有人来滋事,可以拿着这块之后腰牌去轩德堂,自有人会来摆平。
从石沟屯村出来也有一两个月的时间了,王氏和柏三柱实在不放心家里,正好楚哲瀚留下了一颗定心丸,他们就想赶紧回石沟屯些天,再赶回来,熙儿让王氏把四儿和魏氏带回去,再去山脚多挖些野蒜,做腌野蒜,另外,出来之前腌制的腐乳再一个月就到了出坛的时间了,就怕自己到时候还是不能脱身回去,熙儿让王氏回县城里时带两坛子过来。
那腌野蒜的味道,整整在熙儿的鼻子前绕了有一年的时间,一想到腌野蒜的特殊的味道,真是垂涎欲滴,熙儿又对王氏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能挖多少就挖多少,给宋掌柜也多送些,再送几坛给楚哲瀚。
熙儿对着腌野蒜有着特殊的感情,想想从前世魂穿过来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当时家里是什么情形,熙儿是历历在目,腌野蒜就是自家起家的第一步,从家里一贫如洗,到买地盖房,置办田产,两个哥哥们能上私塾,再到县城买房子开铺子,真是一步一个脚印,全家人勤劳实打实的挣出来的,不过熙儿相信这仅仅是柏三柱家辉煌的开始。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熙儿感受到了前世二十多年都从未感受到的父母之情、兄妹之情,让她陷在里面无法自拔,熙儿有时候会想,如果时光再能穿梭,可以让她回到二十一世纪,她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留下,待在给她温暖和关爱的家人的身边。
对于帮助过自家的恩人,如宋掌柜和楚哲瀚,熙儿会铭记在心,同样也会发出真心,对他们予以回报。
王氏和柏三柱带着四儿、喜子和魏氏坐着牛车回到了石沟屯村,从进村口开始,就不断的有乡亲跟王氏和柏三柱热情的打招呼,王氏和柏三柱到县城买宅子买铺子的事情,已经传遍了石沟屯村,王氏和柏三柱俨然石沟屯村众人羡慕的对象。
王氏和柏三柱则是浓烈的归属感从心底里散发出来,似乎这里才是他们的家,才是他们的根,在这里他们才能呼吸的很自在。
已经院门,就看到作坊里繁忙做事人们的身影,还是郑氏眼睛尖,远远的看到了王氏,赶紧迎了上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王氏看到到处都打理的仅仅有条,心里对郑氏又感激了几分,赶紧拉着郑氏的手,往屋子里走去。
一进屋,王氏从包袱里掏出制作精美的银手镯子,套在了郑氏的手上。
如此贵重的礼物,让郑氏受**若惊,慌忙的要从手上褪下,被王氏轻轻的制止了。
毕竟是多少年的老姐妹,郑氏从王氏眼里读懂了那份信赖和那份感激,也就坦然收回了手,不住的抚摸着那只银镯子,心里暗自下决心,一定更要尽心,才能对得起王氏的信赖。
王氏又拿出了给郑氏婆婆的一块衣料,以及给胜水的笔墨纸砚,嘱咐郑氏,让孩子努力读书。
家里的里里外外也是收拾的整整齐齐,王氏心里很是满意,暗想着等过节的时候多包些红包给姜氏和她的男人阿来,福子和禄子下了学看到自家爹娘和妹妹回来了,自然很是一番亲热,喜子早就在院子里撒着欢儿的跑了起来。
柏三柱早就放下牛车上的东西,赶着牛车去那几十亩地里绕了一圈,对家中的那些长工很是满意,对宋掌柜更添了一份感激,找的这些人不是那种偷奸耍滑的人,而是老实本分的庄稼汉,这才是柏三柱特别看中的。
回来第二日,柏三柱和王氏思来想去,还是带了些县里买的特色点心去了柏老头处,因为去的比较早,到柏家老宅门口时,正见到柏老头在门口磕着鞋子里面的石子儿,灶房的烟囱正在袅袅升起炊烟,王氏估摸着鲁氏在做早饭了。
柏三柱和王氏走到柏老头身边叫了声爹,柏老头翻了下眼皮应了声,就转身往屋内走去了。
柏三柱和王氏跟在柏老头身后,进了孙氏那屋,孙氏还躺在被窝里打着鼾,头发乱蓬蓬的,显然还没睡醒。
柏老头过去摇了摇孙氏,孙氏嘀咕了一声,翻了个身继续见周公去了。柏三柱和王氏见状,赶忙说他们在家等一会儿,看看外面有没什么需要帮忙的,待会再进来。
王氏看旁边的衣裳堆了些,本想洗衣裳,转眼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