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部分(第3/4 页)
乎已从愤激的心情中理出了头绪,于是强忍着悲痛,在泪眼模糊中,依白居易诗韵,奉和七言绝句一首:“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相随。”
关盼盼的诗中,有自白,有幽怨,更有愤怒。
诗中所言的“形同春后牡丹枝”,是承袭当年欢宴时,白居易夸赞她“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之句而来。那时花开正艳,如今却如同春残花将谢。
“舍人不会人深意”,是痛惜自居易不能了解她真正的心态,在她花开时捧赞她,当她即将凋落时,竟还雪上加霜。
事到如今,她本早已了无生趣,既然有人逼她一死全节,也就别无选择了。
张仲素离开燕子楼之后,关盼盼就开始绝食。随身的老仆含泪苦苦相劝,徐州一带知情的文人也纷纷以诗劝解,终不能挽回关盼盼已定的决心。
十天之后,这位如花似玉、能歌善舞的一代丽人,终于香消玉殒于燕子楼。
弥留之际,她勉强支撑着虚弱的身体,提笔写下:“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
这句话是针对白居易而言的。
凄苦独居了十年的关盼盼,对于生死其实已经看得很淡。
以死全节,对她来说,其实并不是一件伤心之事。但她恨只恨,自己的一片痴心,却不被白居易理解,以为自己不愿为张愔付出生命,反而拿一个局外人的身份,逼自己走向绝路。
在关盼盼的眼中,鼎鼎大名的白居易,成了一个幼稚的儿童,哪里能识得她冰清玉洁的贞情!
关盼盼的死讯,传到白居易的耳中。
他先是震惊,明白了关盼盼确实是一位痴情重义的贞烈女子。继而想到了关盼盼的死,与自己写的诗有着直接的关系,心情由敬佩转成深深的内疚。
于是,他多方托人相助,使得关盼盼的遗体,安葬到张愔的墓侧,算是他对关盼盼的一点补偿,借以解脱一些自己的愧疚之情。
但这一点关照,对于含悲而死的关盼盼来说,又有何意义呢?
仍是徒增虚名罢了!
白居易六十六岁以后,官职是太子少傅,分管东阳洛阳之事。
这时的他,年已垂暮,雄心大减,不再积极参予政事,隐居在洛阳香山。
白居易自知来日不多,因而忍痛割爱,把心爱的骏马送给他人,并且让能歌善舞的侍姬樊素与小蛮离开自己,各奔前程,以免自己百年之后,两位妙龄佳人重演关盼盼的悲剧。
从他的这一行动可以看出,白居易已经为逼死关盼盼而深深内疚了。
后来,燕子楼因为关盼盼的故事,而成为徐州的胜迹,历代均加以修茸。
楼上至今仍悬挂着关盼盼的画像,神情秀雅,容貌艳丽绝伦。
过往的游客,不但仰慕其风貌,更为她的贞情而感叹。
关盼盼死后,进入冥界,却没有找到张愔。
她原本住在瀛洲台,与历代名女为伴。
因为前世的羁绊,这些历代名女,并没有去投胎,多数留在瀛洲台修炼。
在魔族入侵瀛洲台之后,关盼盼来到天柱山,无意中发现上古仙人遗留下来的洞府。
于是,关盼盼留在这个洞府中,潜心修炼。
不过,她对白居易的怨气,始终无法消除。
一个她曾经十分倾慕的人,竟然如此看待她,又怎能消除她的心头之恨!
在洞府大厅的地面,用九级高阶妖兽火麒麟的精血,铭刻着一个奇特的法阵。
这个法阵,可以将一切负面的情绪,扩大上百倍。
而且,随着时间流逝,那些负面情绪会越积越多。
晴朗路过天柱山时,被那些破山而出的怨气一冲,竟然也会滋生心魔,可见其厉害。
他查出真相之后,惟恐本尊被法阵中的怨气冲击,只是放出业火金身,先将关盼盼带出洞府,再请求她加入浩然宗。
当然,苏樱和霍青桐,也飞出锦绣珠,帮忙劝说。
不久,关盼盼终于答应加入浩然宗,与赵飞燕等女子住在一起。
后来,晴朗修成混元圣人,创建永恒国度,关盼盼等女子出力甚多。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洞府中的所有收藏,被晴朗的业火金身搜刮一空。
晴朗又祭出炼妖壶,将那些怨气收进壶中世界,或许日后能用得上。
而那个特殊的法阵,早已被晴朗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