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第3/4 页)
之称的潘玉儿,便是六朝金粉中的佼佼者。
华夏国过去有一项国粹,就是所谓的‘三寸金莲’。看一个女人,以她的脚来评定,只要脚能做到小、尖、软、巧,即使皮肤像蛤蟆,嘴里长狼牙,都是美丽的。
这一病态的审美观,使得妇女饱尝痛苦,从小就要缠足。
而缠足的陋习,开始于五代,但‘金莲’一说,是从潘玉儿开始。
潘玉儿是齐少帝肖宝卷的爱妃,以一双柔弱无骨、状似春笋般的美足,而名传千古。
因潘妃皮肤美,齐少帝就叫她“玉儿”,或者“玉奴”。
因潘妃有一双妙足,齐少帝又特意为她修建一座玉寿殿。壁嵌金珠,地铺白玉,凿地为莲花,用粉红色的美玉装饰,让潘妃赤足,在上面姗姗而行,婀娜多姿。
萧宝卷眯起双眼,仿佛看到一位绰约的仙女,香风过处,遍地莲花绽放,因而大发感叹:“仙子下凡,步步生莲。”
据说,美足能撩人情兴,较之美胸更能令人魂飞魄荡。
因为美足不但能产生触觉的快感、视觉的美感,还可以自由的伸缩弹动,有着强烈的挑逗作用,远较美胸来得灵活而多彩多姿。
而对美足的赞美,由来已久。
譬如,《诗经》上早有:“美目扬兮,巧趋跄兮。”把女性的美眸与纤足,相提并论。
古乐府中有《双行缠曲》:“新罗绣行缠,足跌如春妍;他人不言好,我独知可怜。”
曹植的《洛神赋》中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陶渊明的《闲情赋》中有:“愿在丝而为履,同素足以周旋。”
谢灵运的诗有:“可怜谁家妇,临流洗素足。”
这些都是赞叹女性的足部之美。而真正能够深入欣赏美足的,要数汉成帝。
汉成帝对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的迷恋,还有一部分属于‘足恋’。
据说,赵合德不但体态丰腴,也生有一双柔软白净的美足。汉成帝每次握住赵合德的的美足,都会情兴勃发,而她却每每躲开或缩起,使得他大费周折。
服侍赵合德的樊姬,曾疑惑的询问此事,大意是:有些妃子,为着得到皇帝的宠幸,救助于方士的丹药,却很难激发皇帝的欲望。然而,皇帝只需一握上你的玉足,欲望就会十分旺盛。这是天大的福气,为何你还要躲避呢?
其实,赵合德的做法非常正确,是故意‘吊起来卖’。
一方面可以使得对方感到‘得之不易’,另一方面也不至于产生厌倦。
这是一种女人的媚术,更是心理的掌握,樊姬哪里懂得其中的奥妙。
话说那萧宝卷,不知道是自悟,还是从别处学得的经验,反正他对女人的美足,有一份特殊的嗜好。他发现潘妃的足美,便是自己在后宫中,调查研究挖掘出来的。
他更因此而封她为贵妃,得空便握住她的足踝,搓之,揉之,捏之,闻之,甚至吻之,啮之。
第258章
偶而咬痛了潘玉儿的足趾,对方便毫不客气的用杖怒击其背。
萧宝卷反而越发觉得刺激。如此看来,这位末代皇帝,还有一份浓烈的自虐倾向。
萧宝卷为着讨好潘玉儿,在内延之中,时常以奴仆自居,小心翼翼的侍候那位‘太上皇妃’,端茶送水,捏脚捶背,都做得心甘情愿,赏心悦目。
每当外出,总使潘玉儿坐卧轿中,自己则骑马相随。
朝臣们以为不成体统,萧宝卷却始终习以为常。
为着进一步博取爱妃的欢心,肖宝卷先后大兴土木,建造仙华、神仙、玉寿这三座华丽巍峨的宫殿,穷极奢侈。
据《南齐书》记载:“玉寿殿刻画雕彩,居香涂壁,锦幔珠帘,穷极绔丽。”
潘玉儿常在这里飞舞玉足,把萧宝卷这小皇帝,差一点乐死。
但肖宝卷还不满足,又在阅武堂的两侧,建造芳乐苑,亭台楼榭,工巧绝伦,山石都涂上五彩,各处墙壁尽画上(W/U)男女欢好之像。
还有那最不成体统而又莫名其妙之事,要算是在宫苑之中设立集市。
潘玉儿原是商贩的女儿,对于市衢买卖之事,时常心向往之。
为着让她重温旧梦,萧宝卷特意命人,在御花园中搭建一条小型街道,仿照民间的市集模样,由宫人分别设置日用杂货及酒肉等店铺。所有六宫的日常用品,都在此处购买。
潘玉儿担任市令,萧宝卷自任市魁,如果发现市场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