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1/4 页)
可有异议?”“臣有本奏!”有一个人迈步走出朝班,跪倒在地。洪秀全一看,正是官拜殿左一指挥、提督水营副使的罗大纲。
罗大纲情绪激动,声音高亢地说:“金陵虽好,却偏居东南一隅,不宜建都。依臣愚见,请天王移驻开封。然后渡黄河,两路进兵。一路出秦川,定咸阳;一路出山东,定冀州。两路大兵合击燕京,活捉满妖头,则天下可定也。若贪图眼前的富贵尊荣,不谋进取,恐怕大祸不远矣。”
前文书说过,罗大纲原是天地会的一名首领,活动在大湟江一带。后投拜上帝会,到金田团营之后,并无异心,英勇奋战,屡立大功。按他的功绩,何止当个殿左一指挥?早该做个正丞相了。可是执掌军政大权的杨秀清,对罗大纲存在偏见,认为他是来自天地会的人,不是正宗,所以不予重用。相反,遇有机会,还对他进行打击和排斥。罗大纲当着天王的面说这话,东王怎会满意?
罗大纲的话刚说完,东王就忍不住了。他往前大跨一步,指着罗大纲的鼻子说:“放肆!金陵自古就是建都的好地方,上至吴越、孙权,下至明太祖朱元漳,哪个不在此定都?偏你是个明白人!我问你,去开封有什么好处?谁贪图眼前的富贵?是天王,还是我?你怎么知道这就是不谋进取?你怎知大祸就要临头?不用问,你一定是受了妖人的指使,与天王做对。若不严惩,连天父也不答应!”杨秀清越说声音越高,把大殿震得嗡嗡直响。说完,回过头来看看天王,等候天王降旨。大殿又恢复了平静,静得叫人可怕,空气异常紧张,人们屏息凝神,偷偷地看着天王。很多人都替罗大纲捏一把汗。
为人正直的春官正丞相胡以晃,用眼睛盯着他最钦佩的翼王石达开。他深知,在这种场合,唯有这位功高位重、人人尊敬的翼王出面,才能解围。他清楚地看到,翼王的脸色铁青,双眉紧锁,下颏在不住地颤动。
“天王,臣弟有本上奏!”翼王终于说话了,他的声音浑厚有力,吐字千斤,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这儿来了。只听翼王说道:“依臣弟看来,罗大纲兄弟的话没有错。方才天王哥哥亲口说过,今日朝会,是要议定建国大计,要兄弟们各抒己见,切莫闭口张望。既然让大家各抒己见,就不同于诏旨和军令,就要允许人家谈自己的见识。边孔丘还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何况我们之间,还是兄弟!倘若张口严惩,闭口放肆,请问,还议什么,哪个还敢讲话?”石达开目光炯炯,打量着天王、东王、北王和每个人的脸。大殿里更静了,空气更显得紧张了。天王坐在那里,毫无表情。东王的脸色一会儿变红,一会儿变白,斜视着殿外,一言不发。北王韦昌辉正眼看看天王,偷眼看看东王,又斜眼看看翼王。他想打打圆场,可又不知道说什么恰当,干吧嗒嘴儿,没说出来。
翼王接着说道:“目下,清妖未灭,大局未定,咸丰妖头还安坐在燕京。琦善、向荣各统妖兵觊觎于阙下。我天国连半壁江山都没有,怎能偃武修文、养兵息马?天下父老,大部都在妖头统治之下,生活困苦不堪,渴望天兵拯救。我们光想过‘小天堂’的生活,置千千万万兄弟姊妹而不顾,这能说是共享上帝无穷之福吗?慈悲的天父、万能的造物主,能允许我们这样做吗?”
石达开振振有词,有理有据,说得众人心服口服。此刻,天王的脸由白变红,额角上渗出了汗珠。东王杨秀清脸色苍白,头开始往下低了。不过,他还是不服气,偶尔还瞪翼王一眼。
石达开全不理会,继续说道:“罗大纲弟在两个月前,就向天王提出过‘北进、图南’二策,我以为都是正确的。兵家之道,古有明训‘贵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自金田起义以来,我军一鼓作气,破永安、占益阳、下岳州、克武昌,直捣金陵。清妖丧胆,天下归心。金陵甲天下,潜米丰足,倚山傍水,屏蔽东南,不愧是六朝都会。如今以金陵之物力以补给,兵不卸甲,马不卸鞍,直捣燕京,则清妖可灭,天下可定。此为最上策。若天王执意在此地建都,则必先出兵,平定南方九省,以解后顾之忧。然后挥师北进,胜则可以平燕京、灭满妖,不胜亦可以偏安江左。然已羁延时日,劳师糜饱,事倍而功半;且清妖于恢复元气之后,必扼我咽喉,牵我手足,使我顾此失彼,疲于奔命。此为中策也,若安常处顺,不谋进取,必使满妖于筋疲力尽之余,获苟延残喘之机,以至死而复苏,卷土重来。此诚养痈贻患,饮鸩止渴,窃为有识者所不取。臣弟冒昧进言,请二哥明断!”
天王听了,背如芒刺,可又驳不倒翼王,只好勉强点一点头,一摆手,让罗大纲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