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他们的压力来自可能出现的任何小问题,因为每个小问题都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一年前的“验证事件”已经证明了这后果到底有多严重。他们忐忑不安,他们相互打气,相互安慰,相互许诺:
“一定要赶上进度。”
“一定会保证质量。”
一直到9月28日,他们还在调试。他们试图在流片前将所有已经出现的问题和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全部解决掉。
将方案交出去的那一刻,战嘉瑾和何云鹏松了一口气,“11罗汉”都松了一口气。接着,他们的心又悬了起来。
在流片成功前,一切其实都还是零。
战嘉瑾后来说:“我们的开发、测试工作一直在做,没有明确的工作完成时间点,直到2004年9月28日。就是在这一天,我们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做好交出去生产。一次的流片费用就是100万元以上,我们拿出去的东西如果流片后不工作、如果需要改动(哪怕只在代码上改动一个小标点),海信的这100万元就等于付之东流。
“流片前的那一段时间集团领导和我们的压力都很大:企业的投入不能因为工作不细致而白白浪费,我们十来个人几年的心血需要成功。所以,整个9月份,我们常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进行系统的反复验证。芯片仿真计算的工作量跑一次要两天才能看到结果,我们要充分利用晚上的时间——人休息时,机器必须工作起来。每天晚上当机器运转起来时,我们才回去睡觉。”
11月27日,海信芯片完成MPW流片,专业测试通过验证,何云鹏“终于放下了悬着的心”。
事实上,在测试的过程中,刚刚在11月27日放下的心没过几天又悬了起来,在12月初的应用前测试中,自动测试程序的开发又遇到了问题,这些问题困扰了他们整整3个星期。
他们交给测试公司的一些文件始终无法转化,输入时是正确的,输出时却是乱的。他们整天往测试公司跑,从圣诞节跑到了元旦。
2005年元旦的上海飘着大雪,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预示着一个好年景的开始。半夜的时候,战嘉瑾和何云鹏他们从测试公司走出来,路上已经没有了出租车,他们在纷飞的大雪中走了很远的路,在洁白的雪花簇拥下互祝“新年快乐”。
测试问题刚刚解决,他们又发现了“信芯”数据不稳定、毛刺多,无法调试,他们做出的仿真结果与实际出来的结果对不上。他们与测试公司开了好几个会进行论证都没有结果。
何云鹏猜测了几个原因。他针对这几个原因进行几天试验。进行后端服务的那家公司的专家们从理论上反对他的推测,他则固执己见。结果他成功了。这也使他更加相信:“书本上的东西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类似的测试做了几十种,每一种的数据都达到几百兆,有几十万到几百万的代码,如果有一行代码出现问题,就需要在这几百万中进行搜索。
出现“测试”问题的原因是“11罗汉”最早开发的时候为了省面积而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测试程序的开发,那家测试公司又不懂“信芯”的结构,于是一切问题出现的时候都要“11罗汉”自己来解决。
青岛这次被他们气疯了,何云鹏说“集团骂得很凶,怕影响进度”。战嘉瑾很着急,但这次拍胸脯的是何云鹏,他说“没问题”,尽管他也担心得要死。
就在测试、出问题、被骂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信芯”成功地应用在支持1080P高清显示格式的电视机上。反复的测试表明,中国海信战嘉瑾们设计的芯片“一次流片成功”。
“芯片设计一次流片成功,在国际芯片大厂家族中也不多见,而我们成功了!”战嘉瑾得意地说。
英雄的诞生(2)
不知道那时候他有没有想过,英雄已经诞生了,而作为“信芯”项目组的“带头大哥”,他将成为英雄中的英雄,一切不再是零,一切变成了现实。
在他们成为英雄的时候,在青岛,那位名叫孙士华的人,以及更多的孙士华或许将注定成为无名英雄,尽管他和他们曾经影响过周厚健和夏晓东对“信芯”说“行”或者“不行”。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孙士华是一位无名英雄(1)
孙士华,海信集团技术中心,数字电视研究所负责人。
在“信芯”设计出来后,孙士华从2004年10月就开始负责海信电器整机与它的对接。那一年的12月16日,海信集团搞了个企业35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