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页)
……………………………………………………
在太子养伤的这段时间,之前和德林并不亲近的五皇子德晔前来探望过他一次,并表示虽然德林现在还很嫩,但他会支持德林,只要德林能够将皇朝繁荣下去。这倒是引来了德林和朱墨静的诧异,虽然对于五皇子的人品,两人意见都很一致,虽然外表强硬冷淡,其实是个相当有操守的人,凡事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有担当,重承诺,所以军队中没有对他不服的人。但在他会支持德林这件事上,却是两人没有想到的。不过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件好事情,既然德晔说会支持,依着他重承诺的性子,那就一定会支持到底的。这一开心嘛,德林的伤情也好得更快了一点。一个月以后,德林身上的伤都好得差不多了,而且也没有什么很难看的疤痕,虽然身体还是比较虚弱的,但只要调理得当,自然是没有问题。既然朱墨静说自己不擅长调理,理所当然的,这事也就交给御医去处理了。等御医开了单子熬好药端来给太子以后,一旁的朱墨静仍是带着几分笑意地看着太子喝下苦药,对着自己抱怨。而送药的小太监则屁颠屁颠地跑去报告说亲眼看见太子将药喝下。殊不知,这碗药早给朱墨静调了包。个把月后,太子恢复得七七八八,已经忍耐不住想要往外跑了,此时的朱墨静却出人意料地将德林的寝宫封锁并施以幻术,一脸严肃地看着德林……
…………………………………………我是另一条神奇的分割线………………………………………………………
我们的二皇子德鸿自其皇父庆帝下旨之后,就再也没有出过他母妃的寝宫半步,端的是规行矩步,每日只是抄写经书,学习各类经史子集,最多就是跟着禁军教头打个小拳,扎个小马步之类的;至于国事,也就了解一下,与其它大臣也没有任何交流往来;早晚各给其母妃请安一次,端茶递水,贴心异常,一派母慈子孝的情景,林林总总看上去真像是在经历过一次生死劫之后,大彻大悟的感觉。庆帝的影在监视德鸿数月后,给庆帝的汇报仍是如此,庆帝虽然对这个儿子并不放心,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的确抓不到一丝证据可以证明他仍然有那个野心实力去篡权夺位。虽然没有撤销对他的监视,但相应的,这个监视已经松散很多,给了德鸿以可趁之机。
等德林在伤好得差不多的时候;庆帝命钦天监择吉日前往太庙,昭告祖宗天下,将德鸿德林的玉牒重新纳入,并宣旨复立德林为太子且永不废黜。值此,德林因被疑为德帝血脉而为庆帝所不容的谣言不攻自破。两个月后,庆帝另择吉日,由太子德林监督,重建奉祀台,并命其在建成后,率一众皇子前往瑛州祭天祈福;同时下罪己诏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以求天帝宽恕,不要降罪于自己的子民。时,天现异象,有五色祥云缭绕,百鸟齐鸣,以为大吉。自此,民心所向,朝堂稳固,各国遣使示好。
永昌七年初,又逢三年一度的文武科举,庆帝特派左丞相洛敏华和吏部尚书赵骥为文科主考官,大将军岳武和禁军统领郭广为武科主考官,为大周挑选能人贤才。考文科的学子称为茂士,每年经国考取前三十名。获头名者称为状元,二三名依次为榜眼、探花,余下皆称进士。文科除考核学子们的学识之外,也要对于国事有所认知,称之为询国策。只有学识渊博,同时又对国事了解的学子才能进入朝堂之上,为国家出谋划策。武举亦然。考武科的武生称为生员,取成绩前五十者。前三者称谓与文科相同,但加“武”字以示区别,余下称武贡。考试除考察生员的身手如何之外,也要考察生员对于用兵之道的了解程度及运用程度,有个类似于模拟战场的考试。虽然难以排除那些只会纸上用兵之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生员的军人素质。考试虽然是极为辛苦的事情,一旦能考上,也可以说是光耀门楣,改变自己甚至是整个家族在大周的地位。是以不少年轻的学子武生们都以此为目标而不断学习。经过之前的事件,对于此次科举的安全保卫工作也是大大谨慎了起来,全国各地前来赶考的茂士生员们必须持有当地官府开具的证明,以此为证,统一住进了专辟的客栈,不得随意进出。皇城也实施了宵禁,街道上巡逻的士兵也骤然增进,一旦遇见任何可疑人物,不必盘查,直接扔进监狱,一时间监狱人满为患,皇城中人人自危,不少商铺纷纷关门歇业,皇城第一次除了因为战争的原因而产生了萧条的情形。这次的科举也出现了两位名垂青史的人物:文状元郑元涛及同时获得武状元和文探花两个功名,文武全才的郝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