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仙师相助(第1/2 页)
两日后。
汴水东岸,中牟县北,
魏延、太史慈站在高处,极目远眺,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一队骑兵疾驰而来。两人心中一紧,立刻派出哨骑前去打探。
片刻后,哨骑回报,原来是刘禅的亲卫军。两人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率部迎了上去。
“殿下,您怎么来了?”两人快步上前,朝刘禅行礼。
刘禅朗声笑道:“此战关系重大,本王放心不下,特亲自前来督战,顺便还带来了五百骑兵精锐,为你们助威!”
魏延上下打量着刘禅的装束,脸上露出一丝戏谑:“殿下,您这是偷跑出来的吧?”
“哈哈,不要在意本王的装扮,出来得匆忙,没来得及换上铠甲!”
他与周仓会合之后,为了追赶魏延、太史慈,一路星夜兼程,哪里顾得上更换斥候套装。甚至,当初溜出军营时,连兵器都没带。
不过,既然已经赶上大部队,刘禅也就不急了,回头朝周仓吩咐道:“元福,为本王着甲。”
好在周仓也没有忘记他临行前的嘱托,把三人的铠甲、兵刃也一并带了过来。
“可有联盟军的消息?”刘禅穿戴整齐后,朝魏延问道。
“他们昨日已经渡河西进!人数不少,估摸着有三万多人!”
“那可有董卓军队的消息?”
“未曾打探到!”
刘禅听后面露忧色,连忙吩咐道:“火速渡河!再多派斥候扩大探寻范围!一定要摸清楚董卓军队的动向!”
“荥阳守将是谁?”
“是董卓麾下中郎将——徐荣!”
“徐荣啊!”刘禅回忆起前世那个徐荣,一战险杀曹操,二战大破孙坚,三战力竭而亡,足以跻身于名将之列。“此人善于骑射,又有统兵之才,不可小觑!”
魏延、太史慈不认识什么徐荣,不过他们俩见弘农王说得非常郑重,也就收起了轻视之心。
河内郡怀县,城东一处清幽的别苑。
袁绍毕恭毕敬地朝着身前的白袍道人施礼道:“仙师,一切皆已依照您的指示妥善安排。”
“嗯,做得甚好。切记需派遣小股精锐部队,扰乱洛阳以西的官道。”白袍道人微微颔首,整个透着一股高人风范。
“仙师,这有何深意?”袁绍不解。
白袍道人耐心解释道:“眼看那董卓即将迁都长安,若不在其沿途设扰,岂不是让他轻易得逞?如此一来,我们费尽心力围攻洛阳城,却放跑了皇帝,岂不是徒劳无功?”
“仙师何以断定当今圣上尚且还在洛阳城中?”
“盟主不必担心,老夫自有渠道,能打探到那皇帝小儿的行踪。”
“如此便好!”袁绍转身就打算告辞。
白袍道人也不挽留,只是淡淡提醒道:“还请盟主记得先前的承诺。”
别苑门外,河内郡守王匡的马车早已等待多时。
“本初,怎么样?”
“让车驾先行,此处不是谈论之地。”袁绍挥挥手,示意车夫启程。
车夫得令后,策马扬鞭,马车一路疾驰,朝府衙驶去。
“公节,你说那位道长真的能够帮助我们夺回圣上?”
“本初不必担心,我已安排人手去对岸打探董卓军的情报,要不了多久便能验证那道长献上的布防图究竟是真是假?”
王匡顿了顿,继续说道:“此外,那五百黄巾力士的强大战斗力,你也亲眼目睹。这足以说明那道长的能力,恐怕远在张角之上。”
袁绍沉思片刻,转而又想到什么。
“公节,还有一事,夺回当今圣上对我们真的有利吗?”
“莫非本初你有南面称孤之意?本初若想称帝,某愿尽绵薄之力。”王匡盯着袁绍的双眼,微微一笑,随即话锋一转:“如今大汉余德尚存,非称帝之时啊!”
“我袁氏一族世代忠良,怎敢有此想法?公节莫要胡言。”袁绍也假意陪笑,瞬间掩饰住心中的想法。
“那倒是在下失言了。”王匡拱手赔礼。“我知道本初你的顾虑,当今圣上是董贼所立,而我们又都属于大将军这一派,理应恢复弘农王的帝位。”
“是啊!何进虽然无谋,却也重义,对我等有恩,实不忍相背。”
“本初不必拘泥此事。”王匡继续劝说道:“当今圣上也是先帝之子,登基之时,谨告宗庙,昭示天下,早已名正言顺,莫非你还想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