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3/4 页)
成的。”
“不错。”疯君子深深地看了云逍一眼,缓缓说道:“无论是精气,还是灵气,又或者元气,其实都是同一种东西,只不过相对来说,灵气高于精气,元气高于灵气。这种高,并非是本质上的高,而是数量和密度上的高。简单地理解,精气浓缩精炼以后就是灵气,而灵气浓缩精炼以后就是元气。三者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正如你所说,这三者乃天地之精华,万物存在和生长的根本,而万物,也确实是由这三者构成。便如这沧澜河的水,天上的月,和船上我等四人,都是由天地之精华构成。整个世界,原本是一片混沌鸿蒙,盘古开天地起,便有了天地,亦有了阴阳。”
“世界的一切,都来自于阴和阳的力量。但阴阳本身不是一种存在,而是一种状态。混沌才是根本。盘古将混沌世界一分为二,上为天,下为地,其实并没有将混沌也一分为二。混沌还是混沌。混沌是这个世界一切事物存在的源。”
“但自从有了天地,由于天地规则的限制,混沌不能再以原始状态而呈现,它必须遵从天地的规律。天地之道,其根本在于生,和灭。于是乎,混沌之力便开始化生出世间万物,万物出生,生长,毁灭,都是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
“没有人知道为何会有这样的规律,也没有人知道这些规律如何形成,事实上,整个世界也确实依从着这些规律在运行。人们不知道世间有多少规律,亦无法命名,遂将其统称为道。”
第238章:细说五行(完)
第239章:属于自己的道
“正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的一,便是混沌世界,盘古开天地,便是混沌世界化为天地,乃一生二,这个二,就可以理解为阴阳。我说过了,阴阳是一种状态。阴和阳,任何一方变化,都会生出第三种事务,这就是二生三。”
“然后再说到五行。阴阳五行的世界观,来自于阴阳圣人。阴阳圣人与无尽岁月之前成圣,极少有人知道他存在于何时,又陨落于何时。或许只有成圣之人方才知晓。他对修行界,甚至整个世界最大的影响,就是说明了阴阳五行的概念。只是如今少有人知。”
“按照阴阳圣人的观点,是混沌之力的阴阳变化形成了五行元力。道者,导也,导者,向也。阴阳者即为道之向。阴阳可以理解为正和反,盛和衰,大和小,长和短……种种一切存在的对立面。阴阳是混沌之力的两种状态,阴态和阳态。阴阳圣人认为,在天地大道中,变是最稳定和必然永恒存在的一条规律。而无限的变,又可以看做的永恒的不变。”
“混沌存在于天地中,自然也会无限地发生变化。变化的方向就是阴和阳。混沌从阴阳平衡变化到阴或阳,从阳极变化到阴极,从阴极变化到阳极,会呈现出五种状态。一是极阴,二是极阳,三是阴阳平衡,四是阴长阳消,五是阳长阴消。这五种状态,就是五行。混沌之力处于这五种状态时,就是五行之力。”
“五行为金,木,水,火,土。金行的真实本质,是混沌之力的阳消阴长状态。木行的真实本质,是混沌之力的阴消阳长状态。水行的真实本质,是混沌之力的阴极状态。火行的真实本质,是混沌之力的阳极状态。至于土行的真实本质,则是阴阳平衡状态。”
“而五行之中。又有相生相克之说。五行的生可有不少说法,但都没有定论。我便和你说说我自己的看法。其实五行相生很好理解,它重在一个‘相’字。五行之间的生,并非是固定的某一行生成为另一行。世间普遍的说法,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事实依据,但并不能说明五行相生的本质。你现在应该已经清楚了,五行是混沌的阴阳变化。按照某种规律,混沌会变为五行,而五行又源于混沌,所以呢,只要改变混沌向五行变化时的规律,既可以让金生木,也可以让生金。这种生不是分裂出来的新生,而是演变,归于天地大道中‘变’之道。”
“五行相克,其实也不难理解。其关键亦在乎于一个‘相’字。五行之间的克,同样也不是固定的某一行克制固定的另一行。世间亦说金克木,木克水,水克火,火克土。这个说法同样也有一些事实依据。实际上,世间普遍的五行生克观,都是按照自然界中某些现象引申而来。”
“例如金石之利可伐木,树木生长可吸水,而水又可以灭火,火亦能烧裂土壤。无可否认,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现象。但并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好比水克火之说。设此有一林,林中起火,天降大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