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2/4 页)
些玩意儿,什么捉迷藏、捉盲、打罗汉、翻金刚、跳八仙、跳龙、捕仙人之类,让英宗越发玩得高兴了。其中有两个天真烂漫桃腮粉脸的十岁小宫女钱秀珠和马雪珍是英宗最喜欢玩耍的伙伴。这两个冰雪聪明的小宫女看英宗渐渐也有些和她们玩倦了,于是开始给英宗讲故事听,英宗果然眼不转睛老老实实坐在那儿听完。
雪珍的故事没有秀珠的好,于是她渐渐不招英宗喜欢了,于是雪珍就搜索枯肠,可到底想不出什么好故事来,于是雪珍就暗地里留心,那天她听人家说,西院里的王振公公肚子里,有的是好故事。
果然雪珍从王太监处听来的好故事把英宗听得乐不可支,只可惜这些故事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就断了,因为心机颇深的王太监知道雪珍是把故事讲给皇帝听,就故意耍了个手腕,果然英宗那天就打发内监去传王太监本人来讲故事。
王振终于可以一近天颜了,这个自幼天阉的宣宗时代一直不得宠当然也就不能得志、于是就心上常常郁郁不乐的太监王振,可算是找到了巴结的机会,他开足了脑筋,加上一张巧嘴和莲花妙舌,直说得天花乱坠,听得英宗津津有味,茶饭都不思了。王太监讲完了一段,英宗就催着他再讲一段,天天就知道王振在一块儿,简直比吃乳的孩子见了奶姆还要亲热。
■ 悲情吴太妃
英宗的生母吴太妃在生他那年,不过芳龄十九,宣宗晏驾时,吴太妃正届花信年华,虽说儿子做了皇帝,可到底孤帏寂冷,簟枕凄凉,美中很是不足。这样的时候,她就焚起一炉好香,在那只青铜古琴上,慢慢地调起宫商弹起清羽。
吴太妃的琴技可谓不凡,当初宣宗就是偶在后宫听得琴声嘹亮,才问起是谁在那里操琴,内监回禀说是吴宫人。宣宗也嗜琴成癖,听日后的吴太妃当时的吴宫人弹的十八拍《秋夜》,声韵凄清,且她又娇音甜喉地呤唱《秋夜》的琴词:
秋夜月明风细,碧云淡淡天际。
此明无限愁心,那是更莎虫鸣彻。
北榻羲皇梦醒,南山雨过云停。
一派沿庭秋色,满窗月透疏棂。
宣宗听到这里,忍不住喝了声彩。慌得吴宫人按住丝弦,忙出来接驾。宣宗细瞧吴宫人,生得丰容盛体,眉目如画,妩媚不减旧时的孙妃,顿时高兴说:“真是十步之内有芳草!”自然这天夜里就召幸了她,第二天就册立吴宫人为贤妃。
吴太妃自从宣宗殡天后,每当月白风清,就在青桐琴上弹一曲流水高山。边弹边想到宣宗在世之日,两人徘徊花下,谈笑对酌,且命宫人们翩翩歌舞伴酒,她自己则鼓琴相和,常博得宣宗拊掌叫绝。如今青桐琴依旧,知音却已杳,于是不待一阕终了,就不禁黯然悲伤泪下。
那天,吴太妃又抚着桐琴,物在人亡,侵思蚀想,悲从中来,于是就伏在琴桌上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旁边的宫侍边陪着她流泪,边用千百种宽心话来慰劝,可吴太妃却越哭越悲哀了。
正这时,英宗笑嘻嘻地直奔进宫来,因为走得太忙了,一个失足跌倒了,慌得宫女们忙七手八脚地把英宗扶起。见他身上的黄龙袍已把一条襟儿扯碎了,吴太妃就埋怨了他几句。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三章 盛世红颜唱悲歌(3)
英宗到吴太妃宫里来,本是想要说些好故事给母亲听,享受一下母爱的抚慰,不想反而被责怪了一顿,于是他忙起身一溜烟跑出了宫,仍找王振听他讲山海经去了。这样地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转眼英宗就已十四岁了,这时的英宗对王振的感情甚至超过了对他的母亲的感情。
■ 张辅弹劾王振
张太皇太后看英宗十四岁了,就以年衰耳聩为由,归政与英宗,并召集“三杨”及英国公张辅等,嘱托他们善辅皇上。
英宗亲政的第一天,办的第一件政事就是命王振掌管司礼监,又称王振为先生,朝见时都不呼其名。司礼监在明代可是不得了,其在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中是首席衙门,统辖内府诸事,同时也是明代特务最高指挥机关。司礼监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已有权力批复大小臣工的一切奏章,同时还有着另外一项重要的权力和任务,那就是传宣谕旨,可王振哪肯如此老实,什么“略为改正”,什么“偏旁偶庇”呀,于是他轻松地就实现了改易圣旨甚至假传圣旨这样的得杀头大罪的事,而又不被追究。
英宗这时虽然亲政,可他的孩子气一点也不改,空下来就和秀珠、雪珍玩耍,王振总是等英宗玩得正酣时,将大臣奏牍进呈,英宗自然不耐烦,自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