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3/4 页)
信,他采取的态度就强硬了。——坚决要求引渡犯人。
义律已经感情用事了。他想的只是:“不能把英国的臣民交给狼。”
“七月七日在九龙上岸的不只是英国船员,也有美国船员。为什么钦差大臣只对英国如此强硬?”义律反驳说。
“据美国领事斯诺说,当天没有美国船员上岸。”
林则徐一想到英美两国领事态度的不同,就无条件地相信了美国方面说的话。
主张反对鸦片贸易的外国人,几乎全是美国方面的传教士。林则徐经常阅读《中国丛报》的译文,当然对美国方面抱有好感。而且英国人傲慢地退出广州,摆出一副抵制的架势;而美国商人却交出了保证书,老老实实地在广州做买卖。
此外,林则徐还没有丢弃中国传统的“以夷制夷”的设想。他希望能促使美英反目,起码不能使英美两国联合。因此他对美国特别表示了好感。
“时局一天比一天严峻,希望侨民进一步团结起来。”——义律向澳门的英国人提出这样的要求。
八月五日,义律宣布,要把拘留在船上的五名印度水手作为林维喜事件的嫌疑犯开庭审判。
八月十二日,在船上设立了由十二名陪审员组成的法庭。这确实是为了避开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审判。五名嫌疑犯被判“有罪”,但否认是“故意杀人罪”。量刑很轻:三人禁闭六个月,罚款二十英镑;二人禁闭三个月,罚款十五英镑。
八月十五日,义律通知澳门同知蒋立昂说:
……查五月二十七日尖沙咀村居民一名,被殴伤毙命,远职(指义律)遵国主(指英国女皇)之明谕,不准交罪犯者,按照本国之律例,加意彻底细查情由,秉公审办。倘若查出实在死罪之凶犯,亦拟诛死。……
3
八月十六日,林则徐与两广总督邓廷桢一起进入香山县县城。澳门原来属香山县管辖。县城距澳门四十公里。钦差大臣住在县城的丰山书院。
第二天——十七日,林则徐的日记中写道:“晴。早晨对客,遂赴嶰筠制军(指邓廷桢)处,即回,批夷禀。”所谓“批”,是指上对下的复书。
这一天的批也是由林、邓二人联名发出的。主要内容是这样。
——在英国,赴某国贸易,应遵守该国之法律,这已经成为惯例。
(伯驾已将瓦台尔的《国际法》的主要部分题为《各国禁律》译出。所以林则徐了解了英国在其他地方尊重《国际法》有关裁判权的原则。)
所谓国主不准引渡这次的犯人。英国女皇在数万里之外,事件发生不到月余,试问义律如何把这次事件报告给女皇,又如何接到命令?这显然是义律庇匿凶夷,将其责任推给女皇,应当说极其不忠。
这样的人竟说什么“查出凶犯,亦拟诛死”,这话谁能相信?
所谓“该犯罪不发觉”,更是欺人之谈。自此事件发生后,义律两次亲自赴尖沙咀调查。如果无法查出罪犯,应当说他是笨蛋。其实犯人已经查清楚,是把他们私自关押在船中。
如果不引渡犯人,将根据庇匿犯人罪,问义律同罪,本大臣与本总督将不得不执法!
林则徐所采取的措施,与没收鸦片时所采取的办法相同。——禁止向澳门的英国人供给食品,命令中国的买办、杂役退出商馆。
退出澳门(4)
林则徐赴香山县不单是为了林维喜事件,还因为接到当地又运进鸦片的情报。一度猛涨的鸦片价格开始下跌了。这说明通过走私贩私的供应又恢复了。
广州附近禁烟十分严厉,于是便用舢板船把鸦片运往潮州、南澳和海南岛一带。而鸦片的来源无疑是新到达尖沙咀的趸船,指挥这一行动的当然是居留在澳门的英国商人。
义律接到林则徐措词严厉的“批”后,召开居留澳门的英国人大会,讨论打开时局的对策。大家议论纷纷,提不出决定性的对策。唯一的解决办法当然是引渡林维喜事件的犯人,但唯独在这个问题上义律顽固地不予采纳。
粮道断了,雇佣人员走了。这一次比在广州受围时的情况更糟。清国禁止外国妇女进入广州,外国商人一向把家属留在澳门。在广州,只是男人们遭到围困,在澳门,家属也面临着同样艰难的局面。
“为了我国在清国未来的利益,我向诸位提出了许多勉为其难的要求。坦率地说,这一次我希望诸位能再加一把劲。……不过,妇女儿童跟我们在一起……”义律长叹了一口气,他的眼睛里布满血丝,说起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