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部分(第2/4 页)
,解决温饱。
华皇也下令暂时停止进攻,积极防御,组织各地的城市政府,警备司令部和建设兵团,并且加紧建设道路。
为什么是各地的城市政府?因为华军所过之处,所被纳入的被保护国,华国都没有像是殖民者一样对当地进行野蛮掠夺,除了废除他们原有的政治体系之外,就是将各地的衙门弄起来,科举制度弄起来。
华国早就废除了科举,统一了新学,但是华国之外的地区,全部照搬明清那一套,尤其是清廷对汉人的统治,华皇认为极具借鉴意义,满人才多少?百万人控制几亿人,国土疆域之大,不是平安了几百年?
老百姓要的就是安居乐业,至于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冲突,那都是各地衙门(当地贵族牵头)同民众之间的矛盾,华国各地的督抚衙门只是帮助协调矛盾而已,并不介入,倒成了各地希望华国政府人员加大在当地的执政人数的比例。
华国在各地主要要的是城市的控制权,广袤的农村,随便当地人自行去搞,帮他们将封建社会顶峰的一套制度弄起来,就这么简单。
这个过程,显示的华皇的爱民,华皇的气度,显示的是华国要带领亚非各国民众过上温饱生活的美好蓝图,错综复杂的民族纠纷,也在强大的华国协调下,大为缓和,有纷争,就划分好各自宗教信仰的区域就是了,互不干涉,没什么好吵的,矛盾都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有一个强有力的老大,下面没法吵起来,而且这个老大还不介入当地的历史矛盾,一碗水端平,就更加吵不起来,正常人还是盼着过上温饱生活,就满足了的。
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没有想到华皇能不打,这种局面下,任何一个人肯定都是大举进攻嘛,更没有想到,在华国一句要控制整个亚洲和非洲之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居然真的做到了?
这里面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统计局的功劳,华国的本体和华国外部的发展,还有华皇对待各地民众的姿态,都是统计局不停的散布到这些落后地区去的。
让这些地方的人,原本脑中就有一个概念,华国的好,和列强殖民者的‘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而且,华国从来没有说过要统治这些地方的人。
善于利用宣传机器,正确的使用政策,带给当地人民更多的利益和安定的生活,这些都是华军和华国的法宝。
华军一面修整,等到凯瑟琳又送了五个师到苏伊士运河地区的时候,整个战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非洲,整个亚洲,包括中南半岛,各地都悬挂上了华国的黑红两色五角星旗。
现在只差马六甲海峡对岸和伊斯坦布尔这一小块亚洲地区没有悬挂华国国旗了。
华国分布在各地的建设兵团和警备司令部,人员数量达到了两千多万,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各地民众中亲向华国的人。
这个速度,再次震惊全世界。
一直在观望的各国,原本以为华国这种极速的扩张会导致全线崩盘,却没有想到,这么错综复杂的地域关系和民族关系,宗教矛盾,被华皇一道圣旨就全部搞定了。
法军总指挥特雷弗克莱夫诺特在埃斯基谢希尔的日子不好过,城内城外,到处是被唤醒的民众,要求英国人和法国人滚出去,要求向华国一样,取消苛捐杂税,农民拥有土地耕种的权力,不再缴纳农业税。
这些事情都是政府的事,关军队什么事情?他一个外来军官,更搞不定也搞不懂这些事情,在害怕之余,下令弃守安卡拉和埃斯基谢希尔,全部往伊斯坦布尔集结,等待英法政府的下一步指示。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很不满法军总指挥特雷弗克莱夫诺特的做法,但是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土耳其军队大量倒戈,逃走,回家分地去了,跟着华国,有地种,有饭吃,跟着他这个暴戾的统治者,随时成炮灰,谁都懂得取舍。
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和法国总理茹费理已经没有能力再派出军队,虽然他们很想打!但是只能筹集一些粮食弹药,用舰队送完伊斯坦布尔,并且派人找华皇商谈停战事宜,仅此而已。
华皇识破了英国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和法国总理茹费理“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命令王大山集中9个师的优势兵力,对伊斯坦布尔进行试探性攻击。
华军集中9个师,总兵力超过18万,再配上土耳其当地的警备司令部的人,超过100万人协同下,总兵力到达了120万以上这么一个可怕的数字,声势吓人。
不用法军总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