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3/4 页)
以假乱真,真鸟都可以引来,算是一绝了!啾啾很好,很贴切,继续这个名吧!”
众人暗笑,随侍看看这个又看看哪个,最终挂着一幅要哭的表情跑了。
大家笑闹了一回,魏溪才振作精神,问魏亦一件要事:“在兵营的时候我给哥哥们提过,建议义父多多置办祭田,不拘皇城,其他富庶城镇都可以买一些下来,安顿族人也好,田地租出去也好,或者直接盖学馆造福百姓也好,这事父亲同意了吗?”
魏亦道:“班师回朝的路上就与父亲讨论过了。只是,年前年后我们都在忙,一时半会还没告知母亲,也得问一问她的意思。好好的,怎么突然想起置办祭田了,可有什么深意?”
魏溪也不打算瞒着他们,连同魏江魏海兄弟也嘱咐道:“祭田做什么用,想必哥哥们也知道个大概。我不说别的,只提一个。”她环视了几个兄长一眼,“祭田属于全族,不是私产。不管富贵贫穷,也不管您是一品大员还是七品芝麻官,祭田所得银钱全部归全族所有,与个人无关。家族繁盛时,它可以帮助清苦族人多一份薄利,让他们少有所养,老有所依;一旦家族败落,祭田可以免于抄家之列。租出去的田地可以收回来自家耕种,房舍可以安排无家可归的族人,学馆可以培养有志的小辈,一旦他们金榜题名,家族重归巅峰也只是时日问题。添置祭田,就等于为子孙后辈添了一条活路,也为全族添了一条退路。”
☆、第54章 54
作者有话要说:
等到魏夫人请魏溪过去说话的时候,魏溪不单提议置办祭田,甚至要求将祭田分布在各个州郡,不仅仅选择在皇城。
“说我未雨绸缪也好,我一切都是为了将军府好。皇上眼看着快要成年,内阁替他处理的奏折越来越少,三公也几近放权,随着这一次大胜归来,兵部的格局会有大的改变,义父首当其冲。”
魏夫人的笑意还没溢出来,魏溪就摇头道:“升官没有人不喜欢,可是,君弱臣强不是好事。有些隐患也就是在一次次升官加爵之中埋下的,我不是让义父拒绝升官,我提议让他彻底放下兵权,将虎符交予皇上。当年,□□皇帝自己领兵,所以虎符大部分时候都是在他自己的手上,随着大楚建立,天子坐不垂堂,轻易不再涉险,虎符才到了兵部重臣的手中,这有利有弊。利,自然是调兵更加容易,一旦皇城或者皇宫有变,在城外的将军们只要手持虎符就可以调兵遣将救主于危难之中。弊端更加明显,若是持虎符的将领省得皇上信任,不持兵自重,不会轻易被别有用心之人蛊惑收买,倒还好。一旦,他们被策反,那么让龙座上的人随便换一个人去坐也是轻而易举之事。”
“我相信义父有一颗忠君的心肠,可是,人心隔肚皮。世间的人是会变的,年少时,皇帝需要一个忠心耿耿的兵部大臣对他马首是瞻,一旦皇帝长成,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那时候,虎符就成了催命符。皇帝不是□□,却想要像□□那般手握兵符,才能安心。到时候,义父要如何自处?是等着皇帝垂询之时再交付,还是在君臣还没猜忌之前就亲手呈上,那一种都可以保全家族,可是,前一种与后一种的最终结局却是天差地别。”
“让魏家将祭田分散到大楚各州郡也是以此来做打算。不论当前如何富贵滔天,我们只考虑往后子孙后代,分散了祭田就等于分散了族人,日后但有差池,也分散了风险,狡兔三窟,总有一个可以保全火种,让魏家能够延绵下去。”
“如果还有余财,母亲还可以暗中购买一些药堂份子。不管是平安年代还是乱世,药材从来都是紧缺之物,要么不开大张,开张就够吃三年。前些年我随着师傅游走天下,感受甚深。天底下,最为保命的东西,一个是粮食,一个就是药材了。生老病死,是人生最重要的四件大事,我们掌握了病这一项,就等于掌握了生存的命脉,何愁家族不富!当然,说是暗中,那么明面上的掌事之人必须深得魏家信任,或者是旁支,本家与其有恩,且对方是感恩之人方好。”
魏溪一口气说完,抱着茶碗狠狠的干了一碗,环视了一圈魏家目瞪口呆的众人,叹道:“富贵迷人眼,大家最好商议一下,早些拿出决断才好。不管是购置祭田,还是收购药堂,或者是提交虎符都不是一日之功,必须早一点谋划。”
魏家三兄弟相互对视一眼,纷纷感受到了繁荣下的危机,魏夫人更是抚着心口久久不语,半响后才唤出一口气:“今晚你义父回来,我就与他商议,别的不说,虎符这事他必须提前有个决断。”
魏溪点头,不再多说。等到用了午饭,魏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