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页)
但这种政策显然是一种走钢丝的危险行为。一旦失衡,大唐帝国就要堕入深渊。平衡掌握得一时,掌握不了永久。可以想象,钢丝一路走下去,即使在玄宗时代不爆发叛乱,到他的后代手里,也肯定会问题丛生。此举看似高明,实则贻祸子孙。从这个角度来说,玄宗实在不是个足够好的政治家。
到了安禄山有些跋扈不臣的苗头之后,玄宗发现问题已经很严重,他甚至已经没有太好的法子控制安禄山了。人君控制臣下的手段,无非是生杀予夺、富贵贫贱。但是此时玄宗发现问题麻烦了,如果他翻脸,杀了安禄山,那么这个巨大的空缺由谁来顶替呢?所以,节约成本的做法就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不断宠任安禄山,不断给他好的、更好的待遇。
有一次安禄山入朝觐见,唐玄宗下令给他在昭应(高官别墅区)修建一个别墅时说:“材料啊,设施啊,都给我尽量往好的用。这小子眼孔大,别让他笑话了咱。”这哪像一个皇帝说的话,都有点拍安禄山马屁的意思了。
臣子做到这个份上,就是“不臣”了。你让安禄山不产生点歪心思,恐怕都不容易了。可以说,安禄山的野心,很大程度上,是唐玄宗给培养出来的。
有个有趣的故事,大概可以反映玄宗对安禄山的心态。有一次玄宗在皇宫中夜宴安禄山,安禄山大醉之后,呼呼大睡。左右服侍的人很恐惧地发现安禄山化身为一个巨大的黑猪,但他的头则是龙头。大家跑去报告玄宗,玄宗轻松地说:“这叫猪龙,不是真龙。没什么问题的。”
要说玄宗对安禄山完全不猜疑,那也是不可能的。但玄宗的问题是,他确确实实太小看了安禄山的贼心和贼胆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七、贼心从何时开始(1)
那么,安禄山从什么时候开始产生贼心的呢?恐怕这个问题,玄宗最想知道。
按照传统士人的看法,安禄山那是杂胡,是异种,野心是天生就有的。这种看法太过简单,不够有说服力,而且有种族歧视的嫌疑。
最早提出安禄山要造反的,大概要算张九龄。但他并没有什么根据,按史籍上的说法,他是靠看相看出安禄山会造反,那属于超自然的内容,不能算数。而张九龄的心理,大概就是典型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所导致的。
较早提出安禄山有造反野心的,还有王忠嗣,他是玄宗朝最著名的汉族名将,曾经一度领四个节度使,控地万里,威震军中。天宝六年(747),安禄山提出要在边防线上建筑一个雄武城,并请王忠嗣出军队来协助筑城。王忠嗣提前跑去当地看了看情况,没等见到安禄山就回来了。然后他先后几次上书,力称安禄山必反。王忠嗣是名将,他又亲自去看过筑城之地,大概是能从中看出些蛛丝马迹来的。
另外,《安禄山事迹》中记载过一段故事,也是披露安禄山的野心萌发问题。故事说安禄山每次上朝的时候,经过龙尾道,“未尝不南北睥睨,久而方进”。龙尾道是大明宫中含元殿前面的阶梯。因为含元殿高耸在高大的台基之上,所以前面列有两条石阶,供上朝官员拾级而上。远望石阶,宛如龙升而垂其尾,极为壮观。而含元殿则是大明宫的中心所在,相当于明清故宫太和殿的地位。含元殿也可以说是大唐帝国的象征,其巍峨雄伟,壮丽华美,自不待言。安禄山在这个地方“南北睥睨”,绝对是一种不臣之心的表现。很可能是当时朝臣们发现了安禄山这个特别的举动,在事后回忆起来,自然就成了安禄山野心萌发的表露证据了,所以判断说“即凶逆之萌,常在心矣”。
这段故事记载时间也恰好在天宝六载(747)。而正是在这一年,安禄山第二次入朝,这次他得到了更加特殊的待遇。
玄宗下令让杨铦、杨锜、贵妃三姊妹皆与禄山叙兄弟。而且安禄山得以出入禁中,并请成为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在长安城中,和杨贵妃家族的人日夜一起游玩。杨贵妃家族的人此时都富贵无比,正值杨贵妃最为宠幸的时候,所谓鸡犬升天。这种外戚贵族,最擅长的就是骄奢淫逸。他们本身没有太大的才能,也没有什么大的抱负,肆无忌惮地享受,才是他们的人生目标。这是统治阶层中最腐烂的一部分。安禄山跟他们整日厮混在一起,一来让他滋生了对朝廷的轻慢之心,正是在和皇帝、百官、后妃、贵戚这些人的周旋之中,他逐渐地得心应手,占据了上风。所谓知己知彼,在心理上,他已经占据了优势。这就很难不引发他的觊觎之心。二则,此时的大唐帝国正是烈火烹油般的繁华。贵妃家族,乃至公卿官僚们的穷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