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1/4 页)
过,所有的领导和同事也开始对我刮目相看。于是,接下来几天讲座全部安排我来翻译。后来对外经贸部国际组织联络司还打算借调我去联合国组织机构做翻译,但我的单位领导这时更愿意我在本单位发挥作用。我的这段经历,可以说是充分准备、抓住机遇取得工作成功的最好诠释。
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只有对行动目标做好充分准备的人,才能在关键时刻顶上去,甚至崭露头角。一般而言,我们在行动之前需要做这些准备:
——思想准备。做任何事情,如果有了思想上的准备,就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心态开始。
——信息准备。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应对复杂环境和问题,需要我们对环境和问题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和了解。
——能力准备。要使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宽广的视野和掌控局面的综合能力。
——人脉准备。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很多时候,一个人单枪匹马很难成事。
(2)持续专注
歌德曾有句名言:“一个人不能同时骑两匹马,必须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
第6章 高效行动(7)
“持续专注”,就是把行动力坚持和专心在主要目标和主要行动上,这包括两个方面:
——对于主要的目标专心致志,并且敢于在困境中坚持,善于在顺境中专注;
——对于次要的、不必要的行动目标和事务,果断地放弃。
这同样也是经营企业的智慧,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解决财务危机方法就是专注那些能够盈利的核心项目,关闭亏钱的项目。而在企业发展顺利之时,也同样需要避免在无关紧要的业务上四面出击,而要把主要精力专注于核心项目上。
联办的经营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者之一,王波明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可谓标志性人物。他的联办有一个“四项基本原则”,其中一条就是:“长期行为,踏踏实实做一件事,构建一个百年老店”。据说,就是因为坚持这一“原则”,他曾拒绝过几次机会不错的收购。
第一次收购是香港中策投资的黄宏年想买联办的和讯,代价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一亿股股票。这家公司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盈科动力,据说当时李泽楷也刚刚进入那家企业。然而,王波明考虑到这种投机性的东西和联办的长期行为理念不符合——拒绝。第二次收购是在2000年,软银打算收购联办在香港的媒体公司财讯,出价20个亿。联办的领导者们因为“方向”的不一致,再次拒绝。
其实,当时财讯也许不值20个亿,但王波明内心非常平和,因为他和战友的目标是将企业长期做下去,使之基业长青。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老老实实地持续专注地经营,而不管“其他”无关主要方向的诱惑。今天,财讯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财经媒体集团。
我所接触采访的大多数成功者,都是能够专注于主要目标的人,这也是他们的共识。正如苏轼的名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而曾国藩也认为:“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人生开放,是要有多元爱好,做多元事,成多元才,但是人也只有两只手,一天只有24小时。一个人能同时把握的事情实在太有限,所以在具体行动中,这些开放型成功者从不三心二意,并且善于分清主次急缓,能够持续专注于最重要的目标、最有效能的事务。
易凯资本有限公司的CEO王冉就认为:“通常一个人只能做好一件事,一定要选择自己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事情去做。”
谷歌中国总裁李开复则说:“我学到的一个很大教训是,当一个公司开始不能专注主业,太贪心地扩张很多业务的时候,反而把他宝贵的东西稀释了,也就是经理人的注意力。也许CEO都很能干,但他每天要把60%、70%的精力都花费在理解那些自己不熟悉的新业务上的时候,反而只会把他的主业给荒废了。”
(3)注意关键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是汪中求一本畅销书的书名,也是我和汪中求先生在山东大学同场演讲时他的演讲主题。汪中求认为:“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