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页)
从帮助一部分青年人进步的方面,我对自己的这次选择都觉得非常欣慰。”
最终,使命感引导着李开复实现了自己的“使命”,他领导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在2004年被美国《科技评论》杂志评为世界上最“火”的计算机研究机构。还让比尔·盖茨说了那句著名的话:“我敢打赌,你们都不知道,在微软中国研究院,我们拥有许多位世界一流的多媒体研究方面的专家。”
由于每个人的追求和信仰不同,有的人视金钱和权力赛过生命,有的人把名誉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有的人则家庭至上。因此,每个人内心神圣的“宗教”完全不同,所激发出来的动力、活力、精神状态也肯定不一样。所以,我认为使命感还必须有正确的方向,才能给人带来非凡的勇气和胆量。
换句话说,能让目标产生使命感的不是目标本身,而是这个目标的导向必须指向责任、志向、信仰、高尚,至少不违背社会在法律、道德双方面的底线认可,才能让人产生为此不惜赴汤蹈火、牺牲一切的使命感。
神圣的使命感,能引导我们以积极的行动,奔向崇高的目标,不惜冒险,不怕困难,并因此获得成就。
使命感引导着邓中翰回国制造“中国芯”
邓中翰也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型成功者,也是我们多次研究的对象。1997年,邓中翰在硅谷创办了一家名为Pimix研制高端平行数码成像技术的公司,他走的是典型的硅谷轨迹,并没有想过要回国。1998年,邓中翰与当时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在闲聊中谈到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发展情况:中科院早在1965年就开始了集成电路的相关研究工作,但一直到90年代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作为电子信息领域的核心,中国又必须有自己的芯片技术。最后,周光召问:“你能不能回国来做这件事?”
邓中翰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提议,对他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他在硅谷创立的公司,市值已达亿美元,要放弃的是一个成功的企业,而重新开始的路却成败未知,研发的资金也是个天文数字,稍一不慎就倾家荡产。这需要太大的勇气了,他犹豫着。
1999年10月,邓中翰应国务院的邀请回国参加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典观礼仪式。站在观礼台上,一直没有勇气放弃过去的邓中翰突然感到自己肩上的沉重使命:“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应该为祖国的强大做些什么”,“我一定要把祖国的芯片产业推动起来”。
这个月,邓中翰在北京中关村成立中星微电子公司。条件非常艰苦,为了节省资金,中星微的办公室里甚至没有暖气。但是,使命感给了他们放弃过去的勇气,也给了他们坚持现在的决心。他后来回忆说:“对于做大事情的人来说,这些苦太微不足道了,困难反而激发我们内心无限的勇气去战胜它”。
第4章 富有胆略(7)
最终,中星微电子的“中国芯”——“星光”系列大获成功,并赢得了市场。
无论是团队还是个人,都需要弄清自己的使命和目标是什么。
对于个人,我们都需要弄清楚自己的角色和使命。事业上的使命、生活上的使命、专业的使命。这些使命决定了我们要努力成为什么角色,拥有多大的牺牲的勇气。正如H。 D。梭罗所说:“光勤劳是不够的,蚂蚁也是勤劳的。还要看你为什么而勤劳。”
2.争强好胜的个性
创业的动机来源于争强好胜
国内最大的律师事务所金杜律师事务所创始人王俊峰,谈起自己创业的初衷,就缘于一种“争强好胜”的个性。
王俊峰原来在贸易促进会法律部工作,作为内地最早接触国际法律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他经常与国际大律师事务所打交道,还包括与一些来自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同行。
那时,国内律师业刚刚恢复,与国际同业差距巨大。从收入来说,内地律师每年才几千块钱收入,而香港普通律师年薪都可能过百万。王俊峰后来回忆说:“看着那些金发碧眼的外国律师在我们的国土上趾高气扬,甚至包括那些在外国律师事务所打工的中国人,也在国人面前异常傲慢充满优越感,不服气!这种被侮辱和蔑视的感觉,对年轻人有一种特殊的刺激,并在心底激起一股创业和必须要改变这种状况的冲动,就是这么简单。”
我曾看到过一个报道,说加拿大研究人员曾对20世纪在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担任过班长的四百多人进行调查。调查发现两个现象:其一,在被调查者中7%的人后来被列入名人录。相比之下,普通同学中被列入名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