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页)
都通透了一般。心中情不自禁叹道:“钟啊!你──
也曾悬挂高楼吼,也曾鸣远彩梁声。也曾鸡啼就报晓,也曾天晚送黄昏。不
知化铜的道人归何处,铸铜匠作那边存。想他二命归阴府,他无踪迹你无声。
今日老君童子得命敲,你来回报老君一声闻,众生感念你恩赐,老君欢喜你不冷。”
钟声毕,却听闻仙人声音,那声音道——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惟见於空。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谓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谓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明道德。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
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
袅袅梵音中出来道人,那道人正是——
“盘古开天我自生,乾坤一气化三清。天地包含几万秋,昆仑仙山当洞府。
生来不比凡胎类,圣体原从日月俦。本性自修非小可,天姿颖悟大丹头。
名扬宇宙方方晓,智贯乾坤处处留。平生最爱炼宝丹,八卦炉中贡丸生。
倚天为顶地为炉,两般药物团乌兔。采取阴阳水火交,时间顿把玄关悟。
全仗天罡搬运功,也凭斗柄迁移步。退炉进火最依时,抽铅添汞相交顾。
攒簇五行造化生,合和四象分时度。二气归于黄道间,三家会在金丹路。
悟通法律归四肢,本来筋斗如神助。一纵纵过太行山,一打打过凌云渡。
缚怪擒魔称第一,移星换斗鬼神愁。天地初生太上老,与天同寿不老君”
此人正是号称是道德天尊的太上老君,天地初开,盘古化万物时,一气化三清,老大为太清、老二为玄清、老三为上清。太清正是这太上忘情的老君。
不说别的,就说这讲道,真可谓是:
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
一千年过去,老君终于都闭了金口,阖了玉唇。不为别的,只是因为他神念无意间有感,这正是天道示警,这才停了讲道。只见老君身形一闪,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只余下半空的一声仙音飘荡:“千年讲道到此,都退去吧!”遂见到所有生灵都井然有序地退了下去,有的结伴论道,有的踽踽独行,有的腾云回府,有的挖穴倒睡……。不消几个时辰,道场便变得寂寥无人,鸦雀无声了。
却说老君进了仙府,只见里间别有洞天,但见──
彩云重迭,紫气茏葱。瓦漾金波焰,门排玉兽崇。花盈双阙红霞绕,日映骞
林翠雾笼。果然是万真环拱,千圣兴隆。殿阁层层锦,窗轩处处通。苍龙盘护神
光蔼,黄道光辉瑞气浓。
珍楼壮丽,宝座峥嵘。道阁高云外,丹房静月中。碧霞缥缈浮屠挺,紫树阴
森轮藏清。真净土,假龙宫,大雄殿上紫云笼。两廊不绝闲人戏,一塔常开有客
登。炉中香火时时爇,台上灯花夜夜荧。
老君没有心思观览周围美景,一门心思掐指演算。正搬弄法术,意念演算间,一阵急急忙忙的脚步从府外传来,但见来人外貌——头戴星冠,身披锦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