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氏老太太生的张飞”(无事生非)之人,想在“鸡蛋里面找骨头”,他也是枉费心机。要知道,村言与过去的野史同类,而野史与正史的区别,就在于野史并非“明媒正娶”。也就是说,野史是写给乡下人看的,属于“布衣”,也属于茶余饭后的笑料,而非“阳春白雪”之高雅人士所能欣赏。这样的文体,是比较适宜我这种“浮躁而无恒心、有心而无根基”的人,也适合此时我的年龄。
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少谈些主义,多做些事情。
这话好像是胡适老前辈专门说给我听的。
于是,我拿起沉重的笔。
于是,我铺开洁白的纸。
写我的祖先,写我的祖父,写我的父母,写我的儿子,写我的亲朋好友,写村庄的形状和地理,写村民的衣食住行,写村民各个时期的处境与生活方式,写发生在村庄里的一些奇人趣事,更多的是我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或者是与我有某种联系的一些人或事。书中的某些观点,或多或少带有我在特定时期的感*彩。议论之词,是我沉醉其中不能自拔的一些胡言乱语。好在人小言微,高声吼叫只能惊起枯枝上的乌鸦与麻雀。
时间跨度达六百多年,人物与人物之间又相互牵连,顾此失彼的地方,或者说孤陋寡闻的事情,或者说词不达意的时候,肯定在所难免,肯定会挂一漏万,肯定会顾此失彼。所以,尽可能写我看见的,或者是我听说的,更多史实是别人给我讲述,我如实记录而已,并加注“据某某人记忆”等文字,以示尊敬。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张姓溯源:不得不说的历史(一)
人们都说张姓是中国第一大姓,人多是一个方面,历史悠久又是一个方面。书上有“张王李赵遍地刘”的说法,把张姓列为诸姓之首,就说明一个问题:人多。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专家考证,张姓约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一,即七千八百万人口,略少于李姓和王姓,而且分布极为广泛,以北方较多,陕西省不足百分之七,其它各省均高于百分之八。
张姓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传说时代。唐朝有个名叫林宝的人,写了一本《元和姓纂》的书。书中说: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张氏。《史记&;#8226;五帝本纪》里面又进一步做了解释: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又说:帝瑞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由此可知,青阳就是玄嚣,青阳所居之江水,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应劭的人,在此批注为“古江国也”,其地址可能在今河南省正阳县东南大林乡涂店附近。
青阳的儿子挥,与古帝瑞顼同是黄帝之孙,应该生活在同一时代,他所担任的“弓正”之职,是监督管理制造弓箭的官职,应在瑞顼之时,活动地点也应该在瑞顼的都城——帝丘一带,帝丘在今河南省濮阳附近。弧星即弧矢星,共九颗,在天狼星东南方向,其中八颗星如弓形状,一颗星象矢,在大犬、船尾两个星座之间,与上弦的弓箭极其相似。挥经过许多夜晚观测,从弧星形状受到启发,研制成弓箭,弓箭成了人们打猎的主要工具。
这项发明,对当时那个原始社会来说,应该是一项非常杰出的贡献。
因此,黄帝便赐张为姓。
张挥便是张姓始祖。张,字本义为弓上弦,引申为开弓,与官名弓正及星名弧,有着密切的联系。
南宋人郑樵在《通志&;#8226;氏族略》一书中,认为林宝等人的说法:“非命姓氏之义。”他老人家的观点是:晋有解张,字张候,自此晋国世有张氏,则因张候之字以命氏可疑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张姓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系晋国大夫解张的子孙,以其字为姓氏。解张即张候。这个说法显然有误。因为西周宣王时,有位卿士姓张名仲,以孝著称。说明在周宣王之前就有张姓,而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解张,只不过是张仲的后裔而已。关于这个说法,《新唐书&;#8226;宰相世系》一书中,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周宣王时有卿士张仲,其后裔事晋为大夫。张候生老,老生趑,趑生骼。至三卿分晋,张氏仕韩。文中提到的三卿分晋,是指公元前四零三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的事情。
韩国初建都平阳,在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金陵一带。正式建都阳翟,在今河南省阳翟一带。公元前三七五年,韩哀侯灭郑,又迁都新郑,今属河南省。韩国于公元前二三零年,被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