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4 页)
、印刷、航海、造船等做过研究。他是一位杰出的帝王。
彼得结过两次婚。他17岁时与尼多克亚结婚,他俩只在一起生活了一周的时间。他26岁时把她送进了一所修道院。1712年他与她离婚并同另一位女子结婚。他第二个妻子凯瑟琳是一位出身寒微的立陶宛女子。彼得与他的原配夫人有一个儿子叫亚历克西斯,但是父子俩的关系也相当恶化。1718年亚历克西斯被捕入狱,遭受严刑拷打,终于死在狱中。彼得自己于1725年初在圣彼得斯堡死去,终年52岁。他的继位人是他的遗孀凯瑟琳(不要与凯瑟琳大帝混为一谈)
把彼得列入本册是因为他在俄国西方化和现代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也许不禁要问:许多其他国家的统治者都推行过类似的政策,为什么要让彼得入册而摒弃了其他大多数的统治者呢?
在20世纪的今天,大多数国家元首确实弄清了他们的国家特别是在科技方面走西方之路的重要性。但是在1700年欧洲以外的大多数人对实现西方化的好处还认识不清。彼得的意义就在于他能够先于时代两个世纪认识到使国家西方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性。由于彼得的远见卓识,俄国虽然在他登基前还十分落后,但是却有能力远远地超过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由于在18世纪和19世纪西欧取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俄国则无法同西欧并驾齐驱。
欧洲东部疆域上的另一重要的国家土耳其与俄国形成了特别鲜明的对照。土耳其和俄国都是半欧洲国家。就彼得未登基以前的两个世纪当中,土耳其在军事、经济和文化上都比俄国先进。就此而论,土耳其在整个历史的大部分时期比俄国先进。但是在1700年前后,没有哪位土耳其君主认识到迅速西方化的重要性并把国家朝着那个方向推进。因此俄国自从彼得时期以来取得了迅猛的进展,而土耳其却只是以缓慢的步子向前。直到进入20世纪,凯末尔·埃塔特克才领导土耳其朝着迅速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当时俄国对中亚的控制已相当稳固,俄国在工业和教育上都比土耳其先进。
今天我们无疑会把俄国比土耳其强大而视为理所当然。但是假设俄国没有彼得大帝而土耳其当时有一位主张改革的伟大君主,那么土耳其今天就可能是一个大列强国,而且很可能会控制住现在苏联的东亚地区(该地区的居民是伊斯兰教徒;他们与土耳其人的关系比与俄国人的关系要密切得多)。虽然俄国人在彼得大帝以前就占领了西伯利亚很大的一部分,但是要不是彼得制订改革和现代化的方针使俄国强大起来,他们就会把已占领的西伯利亚部分或全部地割让给土耳其、中国或日本。
彼得大帝并不单单是一个顺乎潮流的君主,而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人。完全有理由认为是他的先见之明使历史发生了变化,改变了方向,沿着一条否则就无法遵循的道路发展。基于这些理由,我觉得彼得在本书中应有一席之地。
在确定彼得的名次中,我把他和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加以对比,从中受到了一定的启示。伊丽莎白的知名度,特别是在西方要比彼得大得多。但是我觉得即使是说服一个最会说奉承话的俄国人相信伊丽莎白比彼得大帝影响大都是困难的。彼得远比伊丽莎白更富有改革和开拓精神,他使俄国人走上了一条他们以前从未想过要走的路,而伊丽莎白主要代表了她的人民的一致愿望。要不是事实上英国在这期间的大多数世纪中在世界上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俄国的话,彼得和伊丽莎白在名次上的差距甚至还会大些。
92。孟子
约公元前371~前289
中国哲学家孟子是孔子最重要的继承人。他的学说如在《孟子》中所阐述的,许多世纪在中国颇受崇拜。他常被称为“亚圣”,即在智慧上仅次于孔子。他大约是孔子后200年间的人。
孟子约在公元前371年出生在疆上很小的邹①国,即现在的中国山东省。他出生的年代恰逢周王朝的最后阶段,人称“战国时期”,因为当时的中国在政治上四分五裂。孟子虽然在孔子传统的熏陶下长大成人,并一直是孔子学说和理想的强大支持者·但是终于作为一名卓有建树的学者和哲学家而赢得了尊敬。
加冠后孟子花了大量的时间周游列国,为许多统治者献之良策,其中有不少为之洗耳恭听。因此一段时期他曾为齐国的客卿,但是大体上他没有任过固定哪个国家的政治幕僚。公元前312年他在59岁时返回家乡邹国,尽其天年。他的卒年不详,可能是公元前289年。
孟子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培养了一些弟子,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