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1/4 页)
几个愣小子听出张幺爷话里有话,其中一个问:“幺爷,你跟四爸说什么了?”
张幺爷没好气地朝那个问话的愣小子说:“不该你晓得的事情你少问。多嘴。”
愣小子很不服气地翻了翻白眼,也不吱声了。
卧牛山的半山腰上起了一层稀薄的雾气,朦朦胧胧的,有淡墨山水的神韵。遗憾的是,这样的韵味多了几分冷清和僵滞,少了几分飘逸和灵动。山上的植被很好,苍苍的绿色将世界掩映在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中。
一条狭长曲折的石阶山道蜿蜒着通往憬悟寺。
憬悟寺的破庙里,三三两两聚集着卧牛村的男女老少们。他们似乎连说话的愿望也没有了,都沉默着,脸上的表情委靡忧郁,各自想着各自的心事。
有几个人在破庙的大殿内升起了一堆火取暖。几个小孩子围在火堆边玩躲猫猫的游戏。
在孩子们单纯幼稚的心灵里,只要白天和黑夜还在交互更替着,世界就总是美好幸福的。
而围在火堆旁的几个大人却愁眉紧锁满腹心事。他们所要面对的这个世界,是被浓厚的阴霾笼罩着的一个看不清楚的未来。他们的迷茫来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恐惧。这种恐惧是缓慢的,渐进的,若有若无虚虚实实
而更多的人,则站在大殿外边的阶沿上,眼巴巴地看着山门外。他们更盼望着张幺爷和张子恒回到破庙里来。他们离不开这两个主心骨。没有这两个人在,每个人的心都空落落的,有落不到实处的感觉。这种感觉越是临近黄昏就越是强烈。
五婶七婶和幺婆婆就像是结成了一个同盟似的,三个人始终纠集在一块儿。别的人想要接近她们,跟她们套个近乎摆几句龙门阵,也会被五婶用几句话支使开。
脑子一阵清醒一阵迷糊的喜哥,到了憬悟寺又开始嗜睡。这会儿他裹着一床老棉絮,蜷缩在大殿里的一个佛龛里呼呼大睡。
佛龛里原先供着的是一尊玉石卧佛,造反派把玉佛砸烂,扔进了寺院背后的一口深井里,留下了这个佛龛没来得及销毁,现在正好成了喜哥临时睡觉的床。
兴许是香樟木的佛龛太大太沉的缘故,不好抬动搬运;也或许是卧牛村的人对佛门物件始终残存着几分敬畏的心机,这个佛龛才最终没有被人抬回家当做碗柜或者别的什么东西。
事实上整个大殿里除了这一个老沉的香樟木佛龛,便再也没有任何物件了。破损的屋顶开始漏雨,大殿里坑洼的地面上有未干的积水。整个大殿阴森潮湿,悬浮着一股股久未接触人气的霉臭味。
大殿外边的空坝子上已经长起了齐腰深的蒿草,中间杵着一座别致的焚香亭。支撑焚香亭的四根盘龙石柱上的龙头已经被硬物敲击得面目全非,只有龙的身子扭曲地缠绕在石柱上,似乎仍旧在做着垂死的挣扎。
亭子尚在,铁铸的大香炉却在大炼钢铁的时候被抬去化成了铁水,练成了一堆废钢,就连挂在大殿廊檐下的那口大钟也没有幸免于难,只剩下那个撞钟的木鱼棒槌还悬挂在那儿,孤零零地落满了尘埃。
凄凄切切的空坝子里,身首异处的残缺的佛像遗骸散落在被秋霜冬雪覆盖过的草丛里,有种万劫不复的悲壮感。
终于,张幺爷和张子恒一拨人出现在山门外。站在大殿外翘首期盼的人堆里立刻有人站起来喊道:“幺爷他们回来了。”
破庙里死气沉沉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有人就像迎接凯旋归来的英雄般跑上去迎接张幺爷他们。
一拨人都是一副疲倦的憔悴相,特别是张幺爷,阴沉着一张脸,深深浅浅的皱纹里裹满了沉重昏闷的气息。
张幺爷隐忍着的情绪使刚刚出现的一丝活跃的气氛又沉寂下来。大家似乎感觉出了某种不详的预兆。
幺婆婆走上来,不无担心地问:“老东西,咋把脸拉扯得跟马脸一样?又遇啥事情了?”
张幺爷背着手,边走边冷冷地白了幺婆婆一眼,说:“男人家的事情你少东问西问的。”说着径自朝大殿里走。
张子恒和几个愣小子也不敢多嘴,默默地跟在张幺爷后面。
进了大殿,那堆旺火早已经将空旷的大殿烤出了一丝暖意。张子恒和几个愣小子几步凑上去,围着火堆烤起火来。
张幺爷看见佛龛里蜷缩着一个人在呼呼大睡,扭头问:“谁这么没有规矩?在那里面狗似的蜷着?这是供菩萨的佛龛,不是睡死人的床!”
幺婆婆朝张幺爷骂:“老东西,你嘴里咋不积德?是喜哥,已经睡了好几个钟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