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2/4 页)
冯怡想了想,又说:“下面这些话,就有点‘ 干涉内政’ 的嫌疑了:我建议,你还是应该把艾荣和胜美接回来。不管有多少矛盾,到底是一家人呀!”
“破镜重圆?”张敬怀迟疑了一下“她们娘俩都是自尊心很强的人,况且我听说,她们的事业有大发展,日子过得比我舒服多了。她们既然出去了,就难再回头的。”
“我可以去说服她们。”
“那就劳驾了,就看你这个‘ 社会学’ 博士的三寸不烂之舌了回来也是多生闲气。你试试吧。”
停了一刻,张敬怀问:“你的工作呢?总不能老是跟着我吧?”
“你说呢?”
张敬怀说:“你原来是林钢的干部,出国时是‘ 停薪留职’ ,你还回林钢怎么样?你总得生活,要生活总得有个地方给你开工资呀!这一点很容易做到,和卜奎说一声就行。况且你还有你自己的事业呀!”
“我已经想好了,”冯怡说“我想,我研究社会学,就研究你。你这一生所走过的道路,政治经验,生活历程,党内外的运作规则,‘ 风土人情’ ,从苏区、长征,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历次政治运动,改革开放……够我研究一辈子了。
研究了你,就研究了中国社会,研究了中国革命。以前我听卜奎说过,你要他研究过苏区的什么事。我想和你谈谈你的一生,你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帮你写一本回忆录,这可能是一本很有价值的社会学著作呢。”
“再说吧。”张敬怀叹息地说。
就在第二天,由张敬怀口述,冯怡笔录,写了一份张敬怀给省委并转中央的要求辞去一切职务并不再出任人大主任的报告。
过了两个星期,原来省委的单秘书长,陪着卜奎书记到了张敬怀家里。冯怡知道他们要谈工作,便回到她和保姆住的房间。
落坐之后,先是单秘书长问了张书记的饮食起居等情况,张敬怀的回答是一切都“好得很!”
接着卜奎说:“张书记给省委和中央的报告,我们研究了一下,又向中央组织部打电话请示过,有几个问题,觉得还是和张书记商量一下,再听听您的意见。”
“你说吧。”
卜奎说:“先说这人大主任一职,中央的意见要和我们和您商量,认为你还是做一届人大主任的好。有你在岗,我们有什么疑难问题,找你帮助拿个主意也方便一些。……”
张敬怀打断了卜奎:“按年龄,我再过半年多就到‘ 岗’ 了。再干岂不是就‘ 超龄’ 了。你所说的‘ 有什么问题找我商量’ ,不是要把我推到‘ 垂帘听政’ 的地步!我真的累了,身体不行了,我要休息,干部离休的权利,谁也不能剥夺。
我决心下了,你们谁也别再劝我了。”
卜奎最了解张敬怀的作风,他下了决心的事,是很难改变的。也不再说话了。
张敬怀又补充:“以后有什么事,也别再找我了。这一年,你们干得不错嘛。
国民经济总产值以每年百分之八点九的速度递增,比我干得好嘛!”
“那是中央给的政策好。”卜奎又问“关于厉秘书的工作呢?怎么安排?”
“厉秘书一直要解决他的正厅级待遇,我没有解决,他对我是有意见的。我有一个原则:要官的人就是不给。秘书我是不要了。至于他工作如何安排,按什么级待遇,已经不是我的事了。”
“你报告上说,连秘书也不要了。不要个秘书怎么能行?总会有些事情需要服务吧。厉秘书可以另行分配,但你还是配一个新秘书吧。”
“没有秘书怎么就不行!”张敬怀的态度很坚决“天底下的人有几个有秘书的?人家不是照样工作、生活、创作吗?弄个秘书,没有多少事情让他干,纯粹是浪费人才!”
“那……厉顺为同志的工作怎么安排?”
“看看看!这是你们工作中的职责,又问我!”张敬怀有点生气。
卜奎不便再说什么了,停了一刻,说:“您报告上说,连汽车也不要了。这恐怕不行,出个门,社会活动,总会需要的。”
“你们要我走点路,锻炼锻炼嘛!我这身体主要是让坐车惯坏的!”
“这样……”卜奎不知道往下怎么说了,停了一刻“要是张书记这样安排,别的离了岗的老领导怎么办,他们的秘书、汽车、办公室……”
“别人是别人,他们对什么有兴趣,我管不着,反正这些我全不要了!”
谈话在这里僵住了,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