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4 页)
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浓香斗帐自永漏,任满地、月深云厚。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
这是一首咏物词。刘熙载云:咏物应“不离不即”(《艺概》),意即咏物而不滞于物,也就是说好的咏物诗词既要做到曲尽妙处,又要在咏物中言情、寄托。本首咏物词就有“不离不即”之妙。
上片描绘飞雪的动态美,寄托了词人飘荡羁旅之悲情。“蝴蝶初翻帘绣”三句,描写纷飞的白雪,时而像翻穿绣帘的蝴蝶,时而像万千天女散花舒袖长舞,时而像落花飘洒,时而像飞絮蒙蒙。这里采用博喻的方法,将雪比做“蝴蝶”、“玉女”、“落花”、“飞絮”,用这些事物来比拟,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产生了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比喻,可以比声音、比形象、比情态、比心情、比事物,但都要抓住两者之间的可比之处。本词的比喻,主要是比形象、比情态。蝴蝶穿帘的形象,是比拟雪花的轻而美,玉女飞舞的形象,比拟雪花洁白而飘逸,落花比拟轻飏而凄清,飞絮比拟雪花飘洒而色白。这些比喻都是新奇的想象,富有独创性,自然、精当,达到了“喻巧而理至”的效果。正因这些喻体都含着一个“飘”意,就为歇拍的抒情句“长忆著、灞桥别后”作了铺垫,从而寄寓了羁旅在外,飘泊异乡的愁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又因上片巧妙用典,如“落花”、“李白的“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忆秦娥》)而加浓了诗的意境。
灞桥”暗用了王勃“客心千里倦,春争一朝归。还伤北国里,重见落花飞”(《羁春》)。下片写雪的静态美,寄托词人孤高志趣。姚铉说:“赋水不当仅言水,而言水之前后左右。”(见贺裳《皱水轩词筌》)这是说写咏物诗词,可正面描写,也可侧面描写,或以反衬手法出之。本首下片,词人就用寒梅来衬白雪,既勾画了雪之洁白,又表现了梅之高格,从而寄托了词人的孤芳、高洁的志趣。“浓香斗帐自永漏”一句,写梅花在雪后深夜之时开放,清香从窗外飘入室内的斗帐中。“浓香”代指梅花。“漏永”即“永漏”,意夜深。“任满地、月深云厚”一句,既写夜晚的雪景,如厚厚云絮铺满大地,似皎洁月光洒向原野。天宇大地,上下辉映,好一个银白世界。它静无纤尘,多么玲珑剔透。在这静穆的天地间,有一枝寒梅怒放,散着浓香,衬托着洁白的雪更加光洁隽美了。歇拍“夜寒不近流苏,后庭梅瘦”,又是一个抒情句。赞美雪中梅花不畏寒冷,不同流俗,不趋炎势,只在冰清玉洁中独弄清影。这白雪寒梅的形象又寄托了词人孑然独立的志趣。
本首咏物词,既用博喻修辞法,将雪作多角度的正面描绘,表现了雪之多姿多采的动态美;又用衬托法,以清高的梅衬洁白的雪,创造了冰清玉洁的意境,表现了一种玲珑的静态美,在动与静、虚与实的结合中,融进词人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秀雅飘逸的风格。(赵慧文)
生查子·日照小窗纱
春日
毛滂
日照小窗纱,风动垂帘绣。宝炷暮云迷,曲沼晴漪绉。
烟暖柳惺松,雪尽梅清瘦。恰是可怜时,好似花■后?
如题所示,这首词写“春日”,但不是写“绿肥红瘦”的暮春,亦非繁花似锦春盛之时,而是写早春,写早春景色所引起的喜悦之情,又隐约传达出一种不同流俗略带清高的情感。
首二句“日照小窗纱,风动垂帘绣”,写天气之佳。早春的太阳照着窗纱,清风轻轻吹动绣帘。诗人用字,常一石二鸟。细细品味首句那一个“小”字,担负着双重任务。表面是写窗之小,实则远不止此,它还隐隐暗示出词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这种心情,如春日之阳,和煦温暖;如春日之风,轻快流动。天气之佳,心情之好,融成一片。首二句已定下了全词轻快的基调。
第三、四句“宝炷暮云迷,曲沼晴漪绉”。“宝炷”,指薰香。“暮云迷”是说薰香的烟缕如暮云一样使春日春风都带上了一层朦胧的色彩。古人薰香,可在室内,亦可在室外,如后花园等处。这里当指室外薰香。“曲沼”是用了不规则形状的水池。“晴”字照应首句“日照”;“漪绉”则照应第二句的“风动”。这两句写早春园中景色:在薰香缭绕中,春阳煦煦,春风习习,春水涟漪,而这一切都笼罩在香气氤氲的朦胧之中。上片四句,一个古代庭园的早春景象已描摹出来,但这不是一个没有人迹的毫无生气的庭园,人的活动于第三句中透露出来。这富有生气的早春园林景色就是从薰香之人的眼中看出的,这园林也便是薰香之人──词人自己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