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谢瞳言道:“此乃是黄邺的诈降之计。”
朱全忠闻道:“何以见得?”
谢瞳言道:“黄邺兄弟昔日曹州造反朝廷,乃是不忠,今又要华州反叛其兄此乃不孝。此等不忠不孝,无君无父之人将军怎〃奇〃书〃网…Q'i's'u'u'。'C'o'm〃敢招至帐下?以下官之见并非二人真要大义灭亲,倒戈投降,而是借诈降诳骗将军入城,设奸计加害主公。”
朱全忠道:“我立刻命人将李详这厮斩首。”
谢瞳劝道:“将军且慢,我有一计可使黄邺城中自乱。”言罢谢瞳于案上取笔下诗一首:
李唐灭隋因何功? 详览史书自可通。
谋取天下非黄巢,反把华州送全忠。
谢瞳写罢此诗,装入一囊中交与朱全忠,全忠问道:“此诗何意?”
谢瞳言道:“将军让李详把此囊交予黄邺便是,待李详入城之后主公便可点兵攻城,李详与黄邺兄弟定能不攻自乱。”朱全忠微微点头。
次日,朱全忠将此囊交予李详,言道:“受降之事,我已写下书信约定,请先生交与黄邺兄弟。”李详大喜:“如此甚好,下官即刻交与黄邺。”李详拜别朱全忠返回华州城。李详虽偷看囊中之诗,但也未解其意,便此囊交予黄邺、黄揆观看。黄邺看后却不解其意,对黄揆言道:“那朱三写诗一首,既不言受降,也不言拒降,只说我等‘反把华州送全忠’这是何意?”
黄揆接过端详一番惊呼:“李详谋反!”黄邺闻言不解,黄揆指道:“诗中每句第一个字连读便是‘李详谋反’四字。以我之见必是,李详已与朱全忠有所勾结。”
黄邺言道:“既然李详与朱全忠勾结,朱全忠又怎能故意把李详告发?”
黄揆言道:“那朱全忠泼痞出身,不曾读书识字,焉能写此诗句。李详说这是朱全忠所写,其言有诈。况且李详独身前往。路遇何人我等皆不晓得,大敌当前恐其有变。”
黄邺悟道:“兄弟所言有理,速命人捉拿李详。”言罢儿人立刻调集城中兵马。那李详此时正在城垛巡城。等黄邺、黄揆兄弟二人上城之时,只见朱全忠突然率兵攻城,这令守城齐军防备不及。黄邺、黄揆带兵冲上城池黄邺对李详叫道:“汝岂敢暗通朱全忠,出卖华州,我当宪杀汝祭旗!”
李详惊道:“将军何出此言?唐兵突然攻城我确实不知何故。”
黄邺道:“你既然定好三日后诈降献城,因何现在唐兵突然攻城,分明是汝暗做奸细。”只见黄氏兄弟挥剑杀来,李详只得出剑相挡。各自亲兵也杀做一团。
华州主将自相残杀,城内兵马大乱。不过一个多时辰,华州已被朱全忠率兵攻破。黄邺兄弟杀死李详及其部众,见城内已经大乱,只得由西门而逃。朱全忠夺取华州,二度与李克用等各路诸侯会合。
华州大胜,各路诸侯均往华州会盟,朱全忠以地主之宜大宴群候。诸路兵马都招讨、大太监杨光复虽官居众人之首但却无有兵权,但众人皆奉其为上宾。杨光复言道:“今各路都督在此,能收复京师者惟西路李克用和动路朱全忠也。”众人也皆符合此言,李克用拥兵六万。朱全忠拥兵三万,居各路兵马之首。正是:
诈降算尽不厌诈,作诗反间自乱家。
若非朱温不识字,华州岂能自残杀。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十回:会诸候二战长安城 王彦章单骑闯连营
第二十回:会诸候二战长安城 王彦章单骑闯连营
天下各路兵马会于华州,拥步兵十五万,骑兵五万,战将五百员,战车两千乘。朱全忠建在华州雅观台一座,请众诸候台上阅兵。华州为朱全忠所占之地,众人皆推举全忠为天下兵马盟主。朱全忠将右手中指割破,滴血立誓,众人也分别刺破手指歃血为盟。可是朱全忠不识文字,读不了皇帝讨伐长安的檄文,便由皇帝钦命监军吏部尚书程敬思宣读檄文。程敬思立于台前宣诏,文曰:
“高祖明贤,开基号唐。德配四海,恩泽万邦。蛮起西南,贼出盐商。
乱兵蜂至,律失民殃。泣之以泪,咽之以糠。尸露郊野,戳戮无常。
人伦惨变,难挽国殇。掳吾东都,犯吾皇纲。为臣尽节,为军赴疆。
贪生者唾,保驾者昌。今诏九州,京师勤王。檄发日起,破指为章。”
宣诏之后,二十万将士振臂高呼,刀枪辉烁。大军浩浩荡荡直逼长安城。黄巢屡遭败绩闻二十万朝廷大军来去长安,亲自率领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