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段,便看到地道的
尽头,遥遥挂着那盏宫灯,因而,两人的身形,顿时加快。
来至灯前一看,阶上石门,依然紧紧关闭,江天涛飞身纵上石阶,两掌运劲一推,
石门果然缓缓倒向外面。
他回头向着阶下的小翠花,挥了挥手,足尖一点,飘然掠出门外。
门外一片昏黑,竹摇花动,异常岑寂,江天涛机警地游目看了一眼园中,断定那人
已经离去。
身后一阵沙沙声响,怪石上的石门,已经缓缓向上合起。
江天涛愣愣地望着复原的怪石,心头涌起一阵混乱和迷悯。
他觉得有许多问题堵在他的心里,令他不知如何处理,该由哪一个问题理起。
他低头沉思,信步向石室走去,在他的脑海里最先想到的是盗剑的少女是谁?
她怎会事先隐身在花园里?她前来的意图是什么,盗剑戏弄的居心何在?
心念间,不觉已走至石室前,他懒懒地以肩推开室门,侧身走了进去,顺手将门掩
上。
他的目光,本能地在室内游目一看,蒸然发现小桌上放着一张雪白素篓,他的双目
一亮,飞身扑了过去。
低头观看,只见素篓的上面,写着一行清秀的草体墨笔字,在素篓的下角绘有一个
暗花秋海棠的标记。
江天涛一见海棠标记,不禁心情激动,星目闪辉,立即惊喜地脱口欢呼道:“啊,
师父回来了。”欢呼声中,捧篓恭读:“涛儿,为师已由梵净山归来,见字即来海堂洞
府。师谕。”江天涛已有半年多没看到恩师的慈颜,听到她亲切地声音了。
蓦然,一丝高雅的淡淡幽香,再度弥漫在面前。
江天涛心中一惊,顿时想起破人盗走的长剑,急忙将素篓送至鼻前一闻,那丝高雅
幽香,果然发自素篓上。
因而,一个意念闪电掠过它的心头,盗剑的人莫非是恩师海棠仙子。
不错,一定是她老人家,她时常说“凡事慎思,临危镇定,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话,
这分明是她老人家给了他一次实际教训。
继而一想,又觉不妥,恩师自出道以来,人已不施脂粉,这素篓上的高雅幽香,又
是从何而起?
心念间,十分迷惑。
蓦然,他的心头一震,面色立变,他发现素篓的背面,隐隐透着字迹。
急忙翻过素笔一看,顿时愣了,背面上果然潦草地横写着一首七言诗。
根据字体的潦草,和字迹的模糊,断定是用少女画眉的眉笔,在时间仓促下,匆匆
写成的。
细读诗词是:“独立阁后榜遮荫,苦等侍儿来接引,满身尽是偷香瞻,一片轻薄寂
玉心。
谁知好事偏多磨,风去楼空春阁寂,暂借宝刃归仙府,促醒阳台梦中人!”下面既
末写姓名,也末留标记。
江天涛看罢,十分生气,觉得诗中含意,不但尖刻讽讥,而且充满了妒意,他断定
盗剑的少女是个十足的醋潭子,百折不扣的河东狮。
继而一想,他又哑然笑了,心中似乎知道了盗剑的少女是谁,但又不敢确定。
于是,匆匆将素篓放进怀内,紧了紧身上的剑衣,悄悄走出室外,游目看了一眼园
内,飞身纵出花墙,直向正北高可按天的繁舟峰奔去。
江天涛穿过一段巨木松林,已达峰下,他怀着一颗兴奋的心,身形宛如巨鹤凌空般,
直向峰颠上升去。
升至蜂腰,回头下看,只见谷中一片昏暗,只有九宫堡内现出数点微弱灯光。
他已看不清何处是表妹汪燕玲的高楼,何处是高大的中阁,不过,他深信这时汪燕
玲和朝天鼻的比剑,已经有了结果。
穿出云层,双目顿时一亮,一勾弯月,斜挂东天,洒着蒙陇光辉,“繁舟峰”的峰
顶,已隐约可见。
江天涛精神一振,身形上升愈快,瞬间已到达峰上。
………………………………………
忆文《绣衣云鬓》
第三章 绣衣隐身世
峰上夜风徐徐,松涛低吟,一片幽寂。
江天涛熟练地飞越一片褚色怪石,通过一道稀疏畸形松林,直向深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