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页)
,晒得跟个黑包公似的,整个晒脱一层皮。其实他们只想告诉云芳,人不论谁,都要工作,谁也不能想着偷懒。他们让云芳早早接触社会,只想让她感受一下这个社会的残酷,让她能发愤图强。他们把自己一辈子的赌注都压在了云芳的身上,他们不惜用棍棒教育,威胁恐吓的方式让云芳成才。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这样动辄体罚的方法,只能适得其反。孩子是强大了,可他们永远是孤独的,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但不管怎么样,只要父母心里有云芳,云芳就知足了。这就是血脉亲情,不是几句话几个鞭子就能打散的。
父亲为期十二天的住院治疗,期间云芳在医院赔了五天,剩下的时间大多数靠母亲一个人照顾。一个女人从柔弱的状态变成精神上和行动上的巨人,往往是一瞬间的事情。
直到父亲出院,父亲的五个兄弟姐妹和母亲的五个兄弟姐妹始终没有人来看望,甚至连电话都不曾打一个来。父亲回家后卧床整整一个月,仍然没有人问候一声,全靠母亲和怀孕的妹妹轮番照顾。
云芳安慰母亲,我们没有权利要求别人一定要做些什么。人情冷暖,本就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看多了,看透了,更应该看明白。对于事实我们无能为力,但是我们应该把我们的感受转化成智慧,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只是一味责怪别人的无情,那痛苦的终将是自己。
父亲的脾气确实过于暴躁,内心又过于敏感。可他这人嘴硬心软,自己的兄弟姐妹长年不管老人的生活,只有父亲在家里如此艰难的时候,也不忘给父母养老送终。父亲在镇上只是一个小小的组长,他在任五年的时间,帮大伙谋了不少福利,却从来没有收受过别人的一分钱。后来邻居那个年轻的小媳妇花了重金买下大家伙手里的选票,把父亲组长的位置抢走的时候,父亲也没有任何怨言。这一点是让云芳深深佩服的。
就是鉴于家里的情况,三个孩子都在上大学,父亲又丧失了劳动能力,做了手术花了八万块钱,把家里的全部积蓄花了大半。弟弟妹妹靠母亲开黑车赚点钱养着,云芳心里过意不去。大妹妹高中的时候就得了抑郁症,精神状态一直很不好,现在她结婚了,有个归宿,家里自然不可能跟她要一分钱,全部担子就重重地压在了云芳和母亲的身上。
母亲大字不识一个,她都是拼死拼活才能赚到一些钱,每个月供弟弟妹妹的生活费和家里四口人的生活费就所剩无几了。弟弟妹妹每年都要交昂贵的学费,每年到了开学的时候,就是家里最难的时候。这样的情况下,只能靠云芳把积蓄拿出来支撑。
小敏常常和云芳通电话说:“你别再傻了!你每年都把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全部拿去贴补家用,到时候没有人会记得你,没有人会感激你!你的父母和兄弟姐妹都认为你这么做是应该的!哪天你不把钱拿出了,他们会责备你忘恩负义!你考虑过吗,有一天你自己急用钱的时候,谁会帮你一把?谁会替你考虑?”
云芳知道,也许别人真的不会顾上她,可母亲一定不会放弃自己。为了这个家,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的。如果所有付出全部都要回报的话,那不如不要付出!
只是父亲自从再也干不了活儿之后,脾气比以前更加古怪,说话也更加肆无忌惮了。每次云芳回家看望他们,不到两天的时间,父亲和她之间总要来一场狂风暴雨。父亲总说云芳一个人拿个五千块钱的工资太少,他老说谁家的女儿也在厦门,做房地产的,每个月抽成都能拿一万多。还说,谁家的儿子卖车的,每个月一两万的工资是最少的。父亲总要云芳跟他们学习学习,学学人家的交际手段。
“爸,你后悔让我上大学了是吗?”
“我只是说说,他们那些中专毕业的都能拿到那么多工资,你一个大学生干不过他们?我只想让你学学人家的手段,这个社会不进步就得被淘汰。”
“我确实干不过人家。我就实话实说,我就是没人家那本事。你说的没错,不进步就会被淘汰,不过这得看往哪儿进步了。”
“哎,早说了你没用!当年我供你读那么多书,不就是为了有一天能让你出人头地,现在机会那么多,你都不知道把握,眼睁睁看着一块块肥肉让别人吃进肚子里去,自己在那儿啃骨头渣子,你还有脸啃得津津有味。”
“爸,你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你现在怎么变成这样,要我去讨好别人,不靠我自己的能力。”
“你说,你都上了一年的班,你怎么还不开窍啊!现在你不去巴结巴结人家,你打算什么时候去?你看看你堂姐,不过小县城的一个小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