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页)
,肖梅是受够了,现在阿威已经能独立进货了,她立马退资,打算自己开一家。
既然肖梅开口了,二哥几次三番劝慰,肖梅也不松口,最后只能把六十万和这半年的利润还给她。
这仅仅半年的时间,肖梅就分到了六十万的利润,这完全是一个阳光明媚的行业啊!
肖梅从不为自己的选择后悔,她从二哥那那钱都拿回来了之后,她又利用二哥的名义约珠宝城的老总吃饭,期间送了个一万块钱的手表,老总特批给了他们最角落里的一个小店面。
店面虽小,可总算让肖梅安了心。他们两个学着二哥,在外头斥巨资开了好几家分店。卖货的本事也是跟二哥学的,久而久之,肖梅的生意也做的风生水起。
可他们还在为这个行业自吹自擂的时候,二哥心里早就打起了小鼓。这个行业现在出于鼎盛的时期,可谁能保证它永远保持这么强的生命力呢?
二哥开春的时候又关了两家店,只留下了万特的这个总店和一个生意最好的分店,他要把零售店的风险降到最低。目前这两个店的销量仍然是这个行业的领头军。
二哥做了十年的珠宝生意,他的鼻子像猎犬一样灵敏。从数据的分析上看,他知道,谁也躲不过这场即将到来的浩劫的洗礼。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他更需要保持资金的畅通。他深深地知道,如果六个店都长期不开张的话,他承受不住每个月月四万的租金的亏空和员工六万的支付工资。
以二哥六千万的身家,冒险支撑两年问题不大,可是他不想冒这个险。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这下半年的生意清冷的像公墓园似的,整个珠宝城没有一个人敢承认自己有撑下去的实力,也没有人敢保证每个月几十万的销售额。而真正有这个实力的就是二哥,整个珠宝城的销售额,有百分之六十是二哥这家店创造的。
二哥把手头规整的资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继续维持这两个店资金的正常运转,另一部分则用于投资。一个能在这个行业巅峰时期就开始做撤退的准备,一旦经济下滑的趋势显现,他定能全身而退,这样的经营者才是高手。
二哥就是这样的高手。
一个从小地方出来的人,能有这样的见识和气魄,能从卖鱼的小贩走上老板的位置,他的付出没人看得见,他的成功和光彩却却时时被人惦记。
在别人疯狂的时候你坦然,在别人坦然的时候你疯狂,这才是真正的成功者,任何时候都是。
很多时候,二哥身上的这种冷静和清醒,像一个只露着个面纱的谜,让云芳想探个究竟又无法接近。
这就是成大事者的魅力。
自从□□上台了之后,对整个行政体系的整顿尤为严厉。以前常常光临肖梅店铺的那些公职人员,每次都是打着单位的旗号给上头领导送高货,只要一张□□盖个公章,单位就给全额报销了。现在这些真正给珠宝玉石这个行业带来利润的买家,全部都销声匿迹了,剩下的就是些买便宜货的散客。
以往这个珠宝城尽是些开着豪车大摇大摆上来挑货的领导,现如今媒体舆论无孔不入,再也没有一个当官的敢办这事儿了。可这个行业想要兴盛,长期靠这些公款买货的客户迟早要出事儿的。毕竟珠宝是一个奢侈品的行业,如果老百姓的购买能力没跟上,这一切都是白搭。
可肖梅始终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她自己开这么多店花了她五年的心血,她不到最后一刻,她是不会放弃的。肖华很早就规劝她,要缩减规模,集中全部的财力物力把两个店管好,这比什么都重要。可肖梅说了:“我就是要赚钱!我就是要赚很多钱!我不会就此放弃的,我不甘心!”
“可今非昔比,这点你比我更清楚!你要知道,现在的行情并没有以前好,我们国家整体经济下滑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你这个时候如果继续这样盲目扩张,到时候只怕得不偿失啊!”
云芳和肖华第一次到北京的时候,才三天的观察时间,肖华就劝肖梅了。
很多时候,云芳挺佩服肖华的观察力和全局观,肖梅老说肖华太有原则,骨头太硬,从不肯低头,根本不是块做生意的料。其实她错了,想真正把生意做大做好,还真需要肖华这样原则性强的人。
劝了几次无果,肖华也不说话了。
店里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差,整个珠宝城充盈着压力和不安。
云芳已经很努力看店了,一见有人靠近柜台,她立马过去迎接,可看看的人多,买的人几乎没有。眼看着每个月都在贴钱,肖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