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第1/4 页)
真真正正是时势造英雄。
他发现格兰特走路一瘸一拐,关心地问道总司令是否贵体微恙?
格兰特苦笑,别提了,我是被座骑给颠了下来。
这可是大新闻——须知格总司令天赋异禀,九岁就能够给人驯马赚钱,现在居然会折在一匹牲口手里。
格兰特说,是啊是啊,被淹死的都是自以为水性好的。
两人说笑了几句,关卓凡觉得。这个以敏感、内向、不合群闻名的人也不是那么无趣嘛。
转入正题,格兰特首先表示坚决支持田纳西战区对麦库克和克里腾登的处理。然后询问敌情。
关卓凡介绍,据侦察,南军又获得了增援,大约是一个师。现南军总兵力应在八万五千左右。
休整补充后的南军的动向比较奇怪,走两步,停两步,左两步,右两步。一直和查塔努加保持着一个安全的距离,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就是时不时这么晃一晃。
关卓凡判断,南军并非在故布疑兵,而是还没想好该怎么办,想喝热粥,又怕被烫着。因此举棋不定,犹犹豫豫。甚至,统帅部内部可能产生了某种分歧。
格兰特静静地听着他的分析,没有出声,半晌,点了点头:“我同意你的判断。我军情况如何?”
情况不错。
昆布兰军团已经基本恢复了战斗力。
松江军团的炮兵团已经建立起来。形成初步战力。
位于城东、奇克莫加战役时以为丢定了的传教士高地还在手里。
关卓凡说:“不过对于传教士高地,我有一个特别的想法。”
关卓凡的建议是:放弃传教士高地。
格兰特的眉头皱了起来。
这个想法还真的够特别。
传教士高地一向被视为查塔努加东部屏藩,如果丢失,查塔努加东边即无险可守。敌人在山顶架起大炮,炮弹可以直接打进查塔努加城内。真所谓“居高临下。势如破竹”。
但这只是一个“理论上的说法”。
关卓凡和炮兵教导队的汤姆。安德森少校多次实地勘视传教士高地的地形,安德森认为。传教士高地山顶的大部分区域并不适合布置炮兵阵地。
大炮的架设是有种种特殊的要求的,口径愈大、射程愈远,要求就愈苛刻。
要有基本平整的土地,炮位之间要有合适的距离,地面的土质既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等等。传教士高地北低南高,山脊的高度随着走势,一直在不断变化,几乎找不到一块真正适合大规模架设大炮的地方。地面支离破碎,炮位的合理间距无法保证。两门炮之间的距离过长,难以执行齐射的口令;太近,先相互震翻了。
还有,那个时代的火炮炮身还无法像后世的火炮那样自由转动,对射击角度等也有特殊要求,复杂的地形也会大大限制火炮的架设。
而且,口径最大、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炮因为太重,根本不可能搬得上去;能搬上去的,只能是一些中小口径的火炮,并且还得先拆卸开,运上去之后再重新组装,十分费时费事。
因此,南军如果拿到传教士高地,肯定是要在山顶架设火炮的,但安德森少校判断,对这些火炮,“我军完全能够承受”,也即根本不能对北军造成实质性的损害。
就算偶尔有几发落到查塔努加城内,也是射程的极限,一点准头也没有了的。
至于失去传教士高地,城东即无险可守,这是事实,问题是我军的战略目标不是守,而是攻,是要以查塔努加为饵,聚歼南军西线主力于城下。
现在查塔努加附近已经集结了八万五千的南军,这是邦联在西线最大的一支部队,这块到了嘴边的肥肉绝对不可放过!南军现逡巡不敢前进,只怕久拖生变,何不以传教士高地为饵中之饵,钓起这条八万五千人的大鱼?
传教士高地全长不过六英里,对一支八万五千人的大军来说实在不算宽敞,南军进驻后会发现,为了居于地利,手脚反倒被困住,难以施展。北军因而取得相对的兵力优势,聚而攻之,可望收功。
只是这个“攻”,是自下攻上。
仰攻高地,听起来困难,但关卓凡以为,这正可发挥北军尤其是轩军的优势。
北军装备后膛枪的比例高于南军,轩军更是全军装备了后膛枪。后膛枪和前膛枪相比,除了装弹的速度更快——意味着更大的火力密度,最大的优势是可以低姿装弹,包括蹲姿甚至卧姿,这样,士兵们便可以选择更多的障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