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第3/4 页)
务,自己已经名声在外,京里有一个赫德,上海有一个领事团,都是愿意跟自己打交道的人。
地盘?苏松太常镇,天下粮仓也——“苏常熟,天下足”,不是白说的。上海,天下钱柜也,现在战事一平,这个钱柜,还会变得更加充盈。
京城里面,有两宫的信任,有恭王的提携,有曹毓英许庚身这一班位居机要的朋友,如今又多了一班亲贵的支持。
那么,自己是不是可以开始向一个“历史的改造者”转变了呢?
轩军强归强,那得看跟谁比,如果是跟英法相较,只怕还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圆明园的那把火,还在烧。
“欲将大笔,重写春秋”,这是自己言之凿凿的话。
我要重写这个国家,我要重写这个朝廷。
用我自己的法子来写。
关卓凡的双眸,清澈明亮,直到想起自己的“后宅”,才开始有些含糊起来。
纳扈晴晴为妾这件事,该写封信,告诉京里的两个嫂子了,想来她们亦不会吃醋,而是会替自己高兴吧。
至于二十七岁的“懿贵妃”,这次让自己一俟安顿停当,就回京陛见,有没有别的意思在里头呢?反正要谈军事也好,谈政事也好,只要不是房事,那就万事大吉。
他缓缓将一张雪白的薛涛笺铺开在案上,提笔濡墨,写自请陛见的折稿。
“御前侍卫、江苏巡抚臣关卓凡谨奏:臣离京远矣,其效命于外,屡被特恩,恋主之意,日久日深。恭请于苏省事务逐一落定后,星驰北阙,匍叩慈颜。一旦蒙准,则当循例轮值宿卫,以尽本分,而亲奉纶音,敬聆训示,使诸事有所遵循,实于公务亦有裨益也。为此恭折,奏恳伏乞。”
这一封折子,当然是写给小皇帝的,可是动笔写到轮值宿卫一句的时候,却偏偏把如意洲花海之中的那顶宫帐,想了起来,种种不堪的情状,如在眼前。
这一下,文思滞涩,也就写不出什么好句子。写完看看,愈发觉得“日久日深”四个字,格外刺目,总似有哪里不对头,怪怪的。
(第三卷完)
*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第三卷《东南风雨》至此完结。今天晚上无更,要花一点时间把后面的大纲和细纲再理一理,明天开更第四卷,《封疆大吏》。
谢谢,谢谢。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T
第一章 新任巡抚
清雅街的巡抚衙门,院子外一排高大的槐树上,蝉儿早早就热得开始聒噪。。
六月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射签押房中那张宽大的案子上,案旁围坐着的几个人,却依然全套公服,正襟危坐,盯着案子上闪亮的几个洋钱。
之所以拿出这样郑重的态度,是因为今天所谈论的事,是铸币。
“爵帅请看,这第一个,叫做‘本洋’,是西班牙国所铸,钱上的这个人,属下也不知是西班牙国的什么人,反正民间把这个银元,叫做‘佛头’。”藩司衙门的参政钱蕴秋,指着第一个洋钱说道,“称重的话,等于库平七钱二分,含银正正是九成,也就是六钱五分的样子,不过市面儿上,即使拿一两银子,现在也换不到一块了。”
新任江苏巡抚,被称为“爵帅”的关卓凡,坐在案子后面,极认真地点了点头,心里却在琢磨着:我当初要是学理学工,现在发明个空调什么的,多好呢?
真是热!不过他把人家几个召集到这里来,自己不能先露出轻佻的态度。钱蕴秋所说的,他大体知道,可是为了表示尊重,仍旧要问一句:“怎么就换不到呢?”
“因为量不多,而且民间都爱用,大家都收藏着,舍不得花出去。”钱蕴秋解释道,“所以有升水,听说现在欧洲,也都已经搜罗不到这种钱了。”
升水,也就是价格高出了洋钱本身含银的价值。关卓凡在心里算了算,这种含银六钱五分的西班牙本洋,现在一两银子都换不到,也就是说,升水超过了六成!
这就看出中国原来货币体制的一个弊端了——清代币制是银、钱的复本位制度,但银两铜钱都缺乏一致姓。银两则成色不一,重量标准因地而异,交易之时,不惟要验成色,称重量,而且还得备有夹剪,用于切割银块。而铜钱虽有定制,实际的重量和质量却是参差不齐,根本做不到整齐划一。在这样的情形底下,各种外国钱纷纷涌入,在不同的地区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