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雄图大志
1898年6月16日,光绪亲自召见了康有为,和康有为一起去面圣的,还有以〃干才〃著称的张元济。
这天一大早,康有为和张元济就赶到颐和园。他们在颐和园仁寿殿的朝房里,忐忑不安地等着光绪。从1888年进京上书到1898年觐见光绪,10年间,康有为无一日不在思考变法之策,10年间他一日比一日坚信〃非变法,不足以救中国。〃
在等待光绪召见的过程中,康有为不巧碰到了荣禄。
荣禄有些轻蔑地问:〃数百年形成的法,怎可以说变就变?〃
康有为答:〃杀几个一二品大员,新法即可行矣。〃
荣禄听罢,不悦地哼了一声,旋即走了。
光绪在仁寿殿旁的一个小房间里召见了康、张二人。
光绪脾气急躁,康有为又是出了名的狂士。当〃急脾气皇帝〃光绪遇到〃狂妄书生〃康有为,一场犹如急风暴雨的改革开始了。
康有为一上来便道:〃四夷交迫,分割渐至,中国覆亡无日!〃
光绪愤然道:〃都是守旧的人造成的。〃
康有为说:〃非变法不足以自强。〃
光学也说:〃诚非变法不可。〃
康有为遂接道:〃举其一而不改其二,连累必败,必至无功。譬如一个大殿,材质腐坏,小小地弥补缝漏,风雨一至,终是倾覆塌压,必须将其拆了重筑。至于重筑的用地,殿之高度,所用砖石,门窗户枢的安排,甚至到钉子竹屑等细节小事,都必须全局统算,然后这殿方可建起。若其中有一点纰漏,都将功归一溃。
数十年来的变法者,都只变了一部分,未尝变其全体。所谓变法,应该从制度、法律率先入手。否则就是变事不是变法。臣请皇上变法时,要统筹全局,先行制度之变再开局部之变,如此才有益于国。〃
对康有为的话,光绪连连点头。
〃臣在变法一事上,曾考察过各国变法的情况,于其中寻找合适中国的办法。现在变法的章程条理都已具备,皇上要是决定变法,只需于其间采择,推行起来。西方人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变法三十年而自强。以中国如此大之国土,如此多之民众,只需三年,便可自立,蒸蒸日上,驾驭万国。〃
BOOK。▲虹桥▲书吧▲
第48节:三 无奈,展不开的雄图大志(2)
康有为顿了下,继续道:〃以皇上这般圣明,图自强,易如反掌。〃
听到这里,光绪却显得迟疑起来,只客套地回了句:〃先生所言,条理甚详。〃
康有为怕光绪打退堂鼓,遂用了激将法,质问光绪:〃皇上既然也知道非变法不可,为何这么久都迟疑不举,是不是要坐看国家弱亡?〃
光绪沉默了,望了望帘外,过了好一会儿,才说了四个字:〃奈掣肘何?〃
任何变法都会遭遇〃掣肘〃,但光绪所受的〃掣肘〃却格外的大。既包括法变之后利益格局变化带来的〃掣阻〃,也包括本来就存在的来自慈禧一派的〃掣肘〃。慈禧干净利落地〃搞掉〃翁同龢,朝中大臣多趋势而动,站到了保守派一边。
康有为不是朝堂中人,他知光绪苦衷,却知不真切,他天真地把变法和为光绪争权混于一起:〃以皇上现在之权,推可变之法,虽难以尽变,但只要抓其要点,亦能救国,只是现在的大臣多是老朽之徒,不通外国之事。皇上要靠他们来行变法,无异于缘木求鱼。
这些大臣不是不想用心办事,无奈资格迁转,升到高位时,精力已衰。皇上要办新学,立商务,皆其少年时未学之事,其根本不知该如何办起。皇上要变法,只有提拔小臣,在小臣里举贤用能,不吝封赏。〃
康有为建议光绪,用下诏书的方式推行变法,不给那些守旧之人议驳新法的机会。
看光绪陷入思考,康有为开始讲变法的具体方法。
他从废八股讲到筹集赔款,从派遣留学生讲到翻译新书,听得光绪如坠云雾。论起西学,光绪接触得十分有限。光绪5岁开始读书,学得多是些四书五经,直到少年时期,才在翁同龢的引导下读了一些西学。光绪一口气读完了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又跟着同文馆的老师学了几年外语。1895年,英国人的《泰西新史揽要》在中国掀起风潮,光绪还和老师孙家鼐一起对该书进行讨论。可是,未等光绪对西学的认识形成系统,1895年,慈禧就下令大臣只许教授光绪传统中学。慈禧一心要把光绪打造成〃完全传统的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