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第1/4 页)
赵闲举着锦步,缓缓自城墙下走过,捶胸顿足,气怒道:“我赵闲不想做这千古罪人,也不想对曾经的同僚刀剑相向,可我赵闲咽不下去这口气。如果你们有一天出征在外为建始帝征战,他却早早就写下了密诏在背后捅你刀子,为的只是除掉你们忠心耿耿的将军,你们能咽的下这口气嘛?我们身为臣子,将建始帝视为圣明,不计生死、远离妻儿父母,力保他的天下,可他拿我们的血肉之躯当做什么?这天下是百姓的,不是他叶家的,百年征战之苦众位将士因当比我清楚,你们每人提心吊胆迎战外地也罢,还得担心皇帝在你背后捅刀子,这般昏庸君主,保之何益?”
城墙上士兵眼中含愤,他们都是岳将军的老部下,对于岳将军是打心眼里的佩服,为了保住武昌百姓不受战乱,连亲生儿子的生死都可以不股,他们如何不服?
特别是这份血诏,那是**裸的背叛,他们的忠心换来的是什么?一个视人命如草芥的君主,他们远离家乡父老,誓死保卫的便是这个人的天下吗?
士兵们大多都是被抓来服兵役的,见此当然心中有气。而那些守将们则左顾右盼,都思量着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赵闲话的意思,明显是要造反了。
一不小心站错了队被拿了祭旗可是很凄惨的,至于忠君报国,他们现在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安家、岳将军比他们还忠心,结果了?
起初只是叶家两位后人争夺皇位,打了近百年的仗,他们这些普通将领早就烦了。再说北齐百年前还是一家人,又不是鞑子入关屠戮汉人,心理上没有太大的抵触。而且赵闲也没说要他们归降北齐,灭了大梁自己当皇帝北齐屁办法都没有,他们这些小将领还是未来的开国功臣了。
现在他们考虑的,只是赵闲成功的可能性。
安家掌控大梁近七成的兵马,虽然赵闲死后四分五裂,但安老爷子还健在,他孙儿被朝廷迫害而造反,他能上战场拦着?大手一挥那号召力不是寻常人能比的。岳季恒掌握近三成,剩下的就只有朝廷的禁军了。
这么一算,赵闲还真没失败的可能性,只要岳季恒也同意此事,大梁的末日便也到了。
至于百姓,听到此时也大为老火。安家军在大梁百姓的眼里就是保护神,至于朝廷除了收税和抓壮丁,还真没什么交道。特别是那是说书的,在茶馆里传赵闲的段子,什么‘金陵城外孤身抗敌,武昌之危妙计解围’等等等等,在戏台上就是个忠肝义胆的大红脸。
一时间,城头众人目光齐齐放在了岳季恒身上,看着这位新的征北大都督,会作何选择。
岳季恒额头青筋抱起,抬手抢过锦布,展开细细查看。渐渐的,他眸子便的血红,颤动着身体道:“我父亲忠心耿耿,你叶家竟然如此待我父……”他愤怒的咆哮了一声,竟然双目发黑,气的晕了过去。
赵闲深手扶住他,高高提前马塑指向苍天,看向城头怒喝道:“建始帝不仁,休怪我等不义。武昌全体将士听令,开城门,备辎重,即日动身,剑指天洛,违令者斩。”(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五章 归来桃李满枝
沉重的锁链在‘哗啦’身中渐渐放下,布满战火沧桑的厚重城门渐渐开启,也宣召着统御半壁江山的叶氏王朝,在这一刻凋零。
武昌极多的将领和士兵,此刻心中的愤怒和对未来的期盼,化为了他们的动力,成群结队的的下了城墙,在赵闲马前跪下,面红耳赤的斥责着建始帝的昏庸无道,赞颂赵闲除昏君的英明大义。现在正是赵闲掌权的关键时刻,哪怕在他面前露个脸,说不定日后就是迎立新帝的第一功臣,开国王公,不都是这么来的嘛。
岳季恒怒极之下为父报仇,造反是注定的。岳平阳的老部下知道血诏的事情后,也不可能在忠心耿耿的保卫叶家的江山。这些老部下心中其实希望岳季恒自立为王,起兵征讨建始大帝。这样成功了他就是大梁的新皇帝,失败了也是为北齐开关的大功臣。交出兵权跟着赵闲干,日后他们这些岳家一派的武将,功劳肯定要大打折扣的。
只可惜岳季恒现在正晕着,而且这个提议势必得罪赵闲,岳季恒家世背景文采武德没一样干的过赵闲,还没起兵就起内讧的话,谁都讨不着好。
功劳再少也比没有强。岳平阳老部下们迫于无奈,渐渐的也下了城墙表了自己的忠心。人大多都是盲从的,当这些为首的将领下了决定后,旗下兵将自然就跟着干了。
至于武昌的百姓,谁当皇帝不是当。赵闲答应天下平定后,不抵抗开城门的城池免税三载、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