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辱柱上。古代朝廷查禁《水浒传》,看来执法力度还太轻了,应该挖开施耐庵罗贯中的坟墓,鞭尸才行。
不难看出,这都是用今天的观念去衡量古代的人情事理所导致的偏狭论点。如此批判,世间将无一部可以读的作品,昨天以前的一切都可以随口否定。这在文艺批评上是犯了“跨元批评”的错误,跟晚清某些学人盛赞《水浒传》具有“女权之思想”、“巾帼压倒须眉”(《中国小说大家施耐庵传》)在思路上是如出一辙的。我们必须先按照对象自身所在范畴的标准去批评对象,然后再与其他标准参照,才能确定对象的价值。否则,总是根据当下流行的观念去批评一切,那我们自己就成了流沙,在无情淹没一切生命之后,最后淹没在自己的烟尘里。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新版《水浒传》序言(6)
《水浒传》并非没有缺陷,如“说梦、说怪、说阵处”,都有败笔,前后文字不够匀称等,都已有论者点明矣,兹不赘叙。
《水浒传》八大问题略述如上,此心惟危,挂八漏万必矣,不过藉此试扫茅径,洁樽候教耳。
博客,当代文学的新文体(1)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当代文学诞生了一种崭新的文体——博客。这一重要的文学和文化现象迄今尚未引起文学研究界的重视,仍然处于一种“蛮荒”的草莽状态,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生命构造,使其自可不必借助批评的力量而发展壮大下去。
要确认博客是一种崭新的“文体”,恐怕一时许多人还会觉得陌生。受一般的“文学概论”影响,大多数人都把“文体”等同于“体裁”,对于当代中国读者来说,这种体裁又是经典的“四分法”,即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所以,必须回到文学史的长河脉络中去,才能辨清,从来就不存在某种一成不变的文体格局。正如人的性格倾向或者阶级属性一样,既有其基本的维度,又时时交叉变异。文学史本身,就是一部文体嬗变史和文体创新史。而一个新的文化时代的揭幕,往往就伴随着新文体的诞生。先秦到魏晋的诗、骚、赋,六朝到隋唐的“古文”与“近体”,无不如此。所谓三分法四分法,不过是一种阶段性的简易区分而已。打开鲁迅的“杂文”集,里面何止是“杂文”?他的小说集里有“散文”,有“戏剧”,散文集里有“戏剧”,有“诗歌”。鲁迅是真正无体不能的文体大师,正像茅盾所评价的那样:“鲁迅君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读《呐喊》)用鲁迅评价曹操的话说,则是“改造文章的祖师”。(见《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而博客作为一种打通雅俗的大众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两次文体创新浪潮可以辨认其前身。一次是宋元兴起的话本小说,一次是五四兴起的随感杂文。
话本小说兴起之时,无人以之为一种新文体,其地位比传统的“街谈巷议”的文言志怪小说还要低等。它不过是“说话人”口头表演艺术的“底本”,非但高雅文人不屑一顾,连普通知识分子也不愿问津。这颇有些类似今人喜欢听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等表演的评书,却未必喜欢阅读他们表演的评书的出版物。然而没有想到,话本自身竟然逐渐脱离“表演”,成为独立的文体,成为可以案头阅读的“文学作品”,成为波澜壮阔的大众文化读物。到了明朝,就是从这种“说话所本”的粗浅文字中,诞生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等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流佳作。与此同时,中国进入了一个与西方的“文艺复兴”大抵共时的市民文化空前繁荣的新时代。
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以《新青年》为代表的刊物纷纷开辟了“随感录”栏目,后来出现了《语丝》体的杂文。一种综合性极强的文体被鲁迅等人硬是“抬进了文学的殿堂”。今天,文学史家已经不能否认,杂文是散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也正是从五四开始,中国进入了以“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为代表的现代大众文化时代。这种崭新的“杂文”文体,被鲁迅评价为“在不意中显了一种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我们应该注意到,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群体,正是每天在当时的“第一媒体”——大小报纸的副刊上,与各种生活社会现象搏斗在一起,纠缠在一起,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世纪之交,网络上出现了一种叫做“博客”的崭新写作方式。在人们对“网络文学”的期待和疑虑中,博客在诞生之初,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