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弟子谁当先,二婴争一王(第2/5 页)
说出——
耀祖当封琅琊王,
而那个爹死妈寄居的安国,
就赏他个长乐亭侯。
这种出力不讨好,还挨骂的事情,
庾亮自然是不会做的,
想前想后了一阵,
说道,
“大王,
臣觉得两位王子还都在襁褓之中,
贤德孝才,还看不出来。
倒也不用太着急定下嗣位。
不如就让丁郎中令,
共同教导二位王子,
等二位王子到了年龄,
自然就分出来了。”
晋王还是比较满意这个说法的,
只要没有一锤子敲死,
那耀祖就还有希望,
来继承这个太子之下,
最重要的王位。
“元规这个想法好,
那就由琅琊国的贤士共同教导,
等二子成年了,
再来定谁继长乐亭侯,
谁继琅琊王。”
这么回答,
其实也是司马绍和庾亮商量后的结果,
司马裒的葬礼一拖再拖,
就是卡着这个琅琊王的王位,
到底是安国,还是耀祖。
琅琊国的那些官吏们,
自然是希望安国继位,
但晋王这边,
自然是希望,
把最好的王位,
留给耀祖。
而司马绍这边哪?
他最希望的是——
最好不要有琅琊王这个王位,
毕竟这是晋王之前的王位,
要说它是嗣君,
甚至都能说得过去。
这么一个极具危险的储君争夺者,
司马绍当然不希望那么快就定下来,
最好是再等个十年八年,
最好是安国耀祖旗鼓相当,
把琅琊国的势力一分为二,
这才最妙。
庾亮给出的答案,
不是最好的,
却是三方都能接受的。
晋王没给小儿子争来王位,
心里有些不快,
挥挥手就要散朝。
这时候,
王羲之不得不站出来——
好家伙,
尚书台的策试就什么都没问,
这殿上还是?
这晋王不是给自己正名,
还帮着刁协继续抹黑自己?
“大王,臣的策试?”
晋王抬眼看了看,
王羲之站在下面,
已经出落成翩翩公子模样,
再想想自己的黄须太子,
那份血脉,
总觉得不太配这面前的御床。
耀祖就不一样了,
郑阿春虽说是寡妇,
但那可是荥阳郑氏
可惜耀祖实在太小,
又病痛不停,
否则的话,
就是冒着动摇国本的风险,
也要换掉太子。
说不定将来耀祖长大以后,
也和面前这少年一样,
生得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晋王越看越喜欢,
问话的时候,
也就带着笑容,
说道,
“既然今天都是说选举的一些事情,
你也不能例外,
省得外人说孤偏袒亲戚。”
“这九品中正制,
始于魏文帝,
武帝时,
就有贤臣上书,
称述弊端。
你可知道,
武帝为何权衡许久,
最终还是没有采纳?”
到底是自己亲戚,
这问题看似问的一点毛病没有,
但司马睿可没说,
那位上书提出弊端的贤臣名为李重,
当然了,
这李重也不是外人,
正是王羲之表弟李充的伯父,
这也不打紧,
毕竟李重离世的早,
别说王羲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