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人,故军中号曰飞燕。其后人众寝广,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诸山谷皆相通,其小帅孙轻、王当等,各以部众从燕,众至百万,号曰黑山。灵帝不能征,河北诸郡被其害。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难中郎将。袁绍与公孙瓒争冀州,燕遣将杜长等助瓒,与绍战,为绍所败,人众稍散,太祖将定冀州,燕遣使求佐王师,拜平北将军;率众诣邺,封安国亭侯,邑五百户。
杨凤: 黑山军将领。汉灵帝遣使拜杨凤为黑山校尉,领诸山贼,得举孝廉计吏。
于毒: 黑山军将领,随张燕破邺城,杀太守栗成。后袁绍引军入朝歌鹿场山苍岩谷讨于毒,围攻五日,破之,斩毒及长安所署冀州牧壶寿。(袁绍后遂寻山北行,击左髭丈八等,斩之。又击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皆屠其屯壁,奔走得脱,斩首数万。)
白绕: 黑山军将领。献帝初平二年(191);曹操出兵镇压黑白绕部,占据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
眭固: 黑山军将领。《演义》中为河内太守张杨属下。固在张杨被杨丑钉死后,杀掉杨丑投靠袁绍,后在与曹军作战中阵亡。
陶升: 黑山军将领。193年(初平四年)三月,冀州魏郡袁绍军兵变,交合黑山军占据邺城。陶升叛变,保护袁绍与州史家属到斥丘,绍任其为建义中郎将。
郭太: 又名郭大,白波军首领,中平五年二月(185年)于白波谷(今山西襄汾永固镇)复起,号为“白波黄巾”,有众十余万,攻太原、入河东郡,击败董大将牛辅。又联合内迁于汾河流域的南匈奴於夫罗,连破太原、河内等郡,威胁洛阳,成为可耻的汉奸。
李乐、韩暹:白波军将领。奉诏与董承、杨奉等护卫献帝至洛阳。后畏惧曹操的威势,联合杨奉对曹,后被关羽、张飞杀死(演义版)。
马相、赵祗 自号黄巾,中平五年起事于绵竹(今四川绵竹东南),连破益州(今四川广汉北)、犍为(今四川彭山东)、巴郡(今四川重庆北嘉陵江北岸)等,控制益州大部。
何仪:汝南、颍川处的黄巾军将领,聚众数万,先是响应袁术,后又依附孙坚,最终被曹操击败,率众投降。《演义》为自守的许褚所擒。后褚归顺曹操,献出何仪,被斩。
管亥: 青州军将领。围困海太守孔融于都昌。太史慈突围去平原相刘备求救。备派兵三千随太史慈前去解围,黄巾军解围散走。《演义》中亥与关羽交战数十合被杀。
刘辟、龚都:汝南黄巾将领。后追随刘备。《演义》中辟为高览所杀,龚都被夏侯渊杀掉。
杜远: 《三国演义》中虚构黄巾余部,与廖化在许昌附近落草,关公千里走单骑第一倒霉就是被杜远劫了两个嫂子,欲与廖弟弟共产共妻,被廖化杀死。
廖化: 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正史中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思归先主,诈死,携持老母昼夜西行。刘备以化为宜都太守。扣为丞相参军,后为督广武,稍迁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以果烈称。咸熙元年(264)春,内徙洛阳,道病卒。《三国演义》中为黄巾余部,与杜远结伴为寇,后追随关羽。演义中活的最长的怪物。
裴元绍:《三国演义》中虚构黄巾余部,与周仓在卧龙山为冠,与郭常子欲盗赤兔马,归顺关羽,后也是因为抢马,被赵云误杀。
周仓: 《三国演义》中虚构黄巾余部,与裴元绍在卧牛山落草,后随关羽。关羽兵败,周仓自尽身亡。
卞喜: 《三国演义》中虚构黄巾,为曹操部将守汜水关,使流星锤,镇国寺预伏杀关羽,被普净和尚点破,被关羽斩杀。
兵种数据,仅供参考
《三国霸业》中有12个基础兵种供玩家选择,不同的兵种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可偏废。兵种之间互相克制,需要玩家运用智慧来指挥作战。
民夫:运输物资的民夫,能在承受较大负重的情况下跟随军队行动,几乎没有战斗能力。平民直接转化而成。可作为运输单位。后期速度可以加快。
生命100;攻击5;防御10;射程10;速度180;负重200;军费2;粮食2
义兵:临时征召的士兵,只经过简单的训练,战斗力较弱。花费低廉,可以短时间内大批征召。
生命200,攻击50,防御50,射程20,速度200,负重20,军费2,粮食2
斥候:斥候经过专门的侦察训练,速度非常快,派出后立即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