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1/4 页)
渡江后,对明朝境内兀良哈部落展开进攻。在付出六百余众的轻微代价后,清正攻下兀良哈的城寨,其酋长夺路而逃,城中数万女真人遭到与朝鲜人同样的命运——屠杀殆尽。次日未明时分,清正还未从兴奋中回过神来,城寨就被蜂拥而至的女真骑士包围,他们各个红着眼,呼喊着要报仇雪恨。清正立刻组织人马准备抵抗,可朝鲜降兵却一个不见,他们早就连滚带爬得逃到大江南岸去了。清正气得痛骂鲜兵无能,独自率领八千倭兵负隅顽抗。女真人虽弓马娴熟,但倭兵火器之猛非他们所能料到的,几次攻击下来损失惨重,弃尸数千后纷纷败退。清正也因此战明白,女真人并非朝鲜人可比,蛮族不怕死的精神也令这些杀人魔王望而却步。为避免再次被女真纠缠,清正率军撤回豆满江南岸,寻机再进。
就在海汀仓之战打响的同一天,即七月十六,平壤之战也同时打响了。却说明廷自派出辽东参将戴朝弁、游击史儒等一千人驻守义州保护朝鲜王室外,又于七月初派辽东副总兵祖承训帅骑五千渡鸭绿江,与义州明军合兵一处。宣祖李昖见救兵前来,哭道:“今日将军帅天兵营救,复国之日不远矣”,承训道:“殿下且放宽心,末将只需率一彪人马,便可踏平平壤,教这般矮腿侏儒有来无回。届时还请殿下移驾陪都,重振国威”,李昖再三拜谢,泣不成声。承训心想:“小股倭寇有何惧哉?待吾杀入平壤,取此头功!”。
小西行长自占领平壤后,由于粮草、军需接济不上,只写了几封书信恐吓李朝君臣。承训率三千骑兵杀向平壤,余部则继续驻守义州,保护李昖一家。夜里,暴雨倾盆,明军于泥泞坑洼中艰难而进。七月十六晨时,明军终于来到平壤北门外。此时乌云还未消散,视野不够开阔。承训于朦胧间见到城上并无几人把守,城门大开,原来倭兵被昨夜暴雨所扰,四处避雨去了,承训立即下令攻击北门。倭兵因天色黯淡,未发现敌军动向,也因防守松懈,未及关闭城门,就被三千铁骑冲进城去。于城内休息的倭兵还不明白发生何事,就被一刀砍落头颅,这群侏儒被人高马大的明军杀得屁滚尿流。北门守将松浦镇信且战且退,不料一箭正中腿部,被部下救起后仓惶后撤,家臣松浦源次郎、甲斐守日高喜被乱军砍死。
行长见到敌军来势汹汹,虽然他们衣衫不整,浑身满是泥水,但仍可辨出此军乃大明之兵。行长发现明军只有区区数千,一面下令部队莫要慌张,一面组织人马于城内埋伏。见倭兵受偷袭而四散逃窜,承训率军于后紧追不舍,心想此一战定可收服平壤,大功可成矣。明军于城内四处追杀败兵,正在兴起之时,民房之上突然出现无数火枪手,枪声响处,明军纷纷倒下。明兵吓得赶紧后撤,倭军败兵返身杀回,分散于各条街道的明军人仰马翻,血流成河。明军残部纷纷撤向北门,倭兵于后紧追不放。于城内弃尸无数后,明军逃出平壤,怎奈道路泥泞,行动不便,逃跑途中又被倭兵斩杀大片,三千铁骑仅剩承训等几人逃出,戴朝弁、史儒、张国忠、马世龙皆殁于阵中。
承训拼命逃回义州,李昖见其狼狈之状,便知情况不妙。承训安慰道:“殿下且莫忧虑,胜败乃兵家常事,今日误中倭奴诡计才有此败。不消几日,自有几万天兵前来增援”,听到此处,李昖才安下心来。承训回官邸后,急忙修书送至北京。八月,战报传至北京,承训声称朝鲜人不愿合作,动则掣肘,增援不利,致使平壤之战先胜后败。同时,兵科给事中许弘纲奏报:“据报,副总兵祖承训征倭兵马攻入平壤城,犹总史儒、张国忠、马世龙等俱伤,官兵多损。夫承训何人,不遵相机进兵之谕,而贪功取敌至此,反令至辽丧气,倭势鸱张。宜亟正失机之罪,仍令督抚申饬诸将,勿以小败而阻,亦不必以深入为功”。明廷这才知道承训实乃一派胡言,念其于宁夏平乱中卓有战功,才免他重罪。不几日,兵部覆议:“如科臣言,命革承训任,行巡抚御史提问”(《明实录。神宗实录》卷251),承训这才暂时保住了乌纱帽。
明廷又听闻一股倭军竟杀入大明境内,屠城掠民,惊愕不已。这时,万历皇帝才意识到此次绝非平日里的倭寇,而是倭人大举入侵。九月廿九,万历皇帝致国书予李昖,称朝廷钦差大臣已前往辽东,不日将有十万大军前去平倭;又诏令琉球国王出兵助战。 。。
第五十四回 沈惟敬贪财使倭营 李舜臣进兵战釜山
且说明朝此时已是危机四伏,明万历十八年(1590),蒙古第三代“顺义王”奢力克进犯西宁,连拔数城,临洮、河州、渭源、洮州相继陷落,数员大将战死,明廷不得已赔款求和,史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