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页)
儿侄女。
景氏让家里人全部到门口,准备了炮仗,热热闹闹迎接纪王、纪王妃。
***
注1:“元旦”这个节日,就是新年第一天,是宋朝比较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但是咱们今天也用元旦,我怕姐妹们觉得违和,所以特别标注一下。
解释来自bai|du。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另外,这本书背景并非宋朝,因为我历史太薄弱了,怕写得不伦不类,基本上就是架空吧,但是一些规矩啊节日啊习俗啊,我尽量参考一二,争取不乱编。当然,也有瞎编的,像唐宋就没有少爷、老爷、某大人这些称呼,也不能亲戚通婚,我还是用了,都是为了架空的故事性,求考究亲们轻拍~~)
第029章不贞
更新时间2015…4…22 6:58:12 字数:3751
第029章不贞
燎竹阵阵,震耳欲聋。
喧闹之后,纪王府的马车,终于停在晋国公府门口的场地上。
一群人下了车。
领头的是纪王,凌青菀的姑父;他身后,陆续下来四个男孩子,最大的和凌青菀大哥同龄;最小的八九岁,粉雕玉琢,白净可爱。
随后,一个妙龄女郎,缓缓下了马车。
她穿着官绿色的风氅,一下子吸引住了凌青菀的目光。
凌青菀很喜欢绿色,而绿色太过于扎眼,女孩子敢穿在身上为数不多。
这位女子穿着官绿色的风氅,清贵优雅,锦簇妩媚。她肌肤瓷白,圆圆的杏目,高悬的鼻梁,长得像纪王。
是表妹,或者表姐吧?
凌青菀微讶,她鲜少听母亲提及,姑母还有位和她年纪相仿的表姊妹。她只知道,姑母有四个儿子。
那少女转身,搀扶着贵妇人下车。
这贵妇人,就是凌青菀的大姑姑——纪王正妃。
纪王妃盛服华饰,雍容华贵。她身材丰腴,面容白净。眼角有些细微的纹路,但是瞳仁清亮,似秋水澄澈。
纪王妃的目光越过人群,首先落在凌青菀身上。凌青菀也在看她,四目一碰,彼此心底微动。
她们姑侄长得很像。
纪王府的人,顺着纪王妃的目光,都将视线落在凌青菀脸上。
“和娘长得很像,定然是大舅舅家的表妹。”最年长的少年,低声和兄弟嘀咕。
这边,景氏带着家人,连忙迎上去。
纪王妃眼眶湿了。
一番契阔,少不得哭泣一场。
二叔、三叔带着凌青城兄弟,陪纪王在外院正堂说话,纪王府的两个年长的儿子跟着;纪王妃就带着她女儿、两个幼子,跟着景氏去了正院。
他们去给老太太请安。
老太太态度冷淡,让纪王妃和她的孩子们颇为尴尬。
景氏笑笑,道:“我备下了好茶,去榭园吃茶。娘这几日身上不利爽,别吵闹了娘静养。”
她不着痕迹把尴尬化解了。
纪王妃就顺势起身,跟着景氏走了。
三婶和三姑姑陪着去了榭园,二婶留下来照顾老太太。
“什么王妃,也值得这么显摆?”老太太冷哼道,“不过是肚子争气,生了四个儿子,又逢上纪王正妃命不好,早早去了。要不然,哪里轮得到她得势,做了正经的王妃?”
纪王妃从前只是个侧妃。
因为纪王先妃早年去世,又没有留下孩子,而凌氏生了四个儿子,被纪王扶正,做了正妃。
老太太却瞧不上她。
归根究底,纪王只是圣上的叔叔,不得圣上器重。
圣上有好几位皇叔,都留在京里做官,偏偏纪王去了遥远的沧州,音讯全无。
这么多年被丢在沧州,空有亲王爵位,却无权无势。乡下进城的王爷,老太太根本没把纪王放在眼里。
在老太太看来,纪王和他们一样落魄,甚至比他们更加落魄。
“他们回京做什么?”二婶服侍老太太喝茶,低声问了句。
老太太轻轻撩拨茶盖,道:“谁知道?管他回来作甚,不必多理会,过几天就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