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1/4 页)
山顶。后世将陵迟用作刑罚的名称,仅取其缓慢之义,即是说以很慢的速度把人处死。而要体现这种“慢”的意图,便是一刀一刀地割人身上的肉,直到差不多把肉割尽,才剖腹断首,使犯人毕命。因此,凌迟亦被称作脔割、剐、寸磔等,即所谓“千刀万剐”之刑。
——此类将活人零刀割死之酷刑古早便有。南朝宋后废帝皇帝刘昱便曾亲手将人脔割。北齐文宣帝高洋亦常常用脔割的手段来杀人。唐中期安史之乱时,颜杲卿抗击安禄山兵败被俘,与袁履谦等人同时被零割。但将凌迟作为正式之刑罚,却是始于五代。当时曾有官员认为凌迟之刑过于残酷,主张废弃不用,如后晋开运三年,窦俨奏称死刑宜只保留斩、绞二种,而“以短刀脔割人肌肤者”,应当禁止。后晋出帝石重贵准奏,不再使用凌迟之刑。大宋开国之初,力纠五代弊政,仍然禁止凌迟之刑。太祖时颁行的《刑统》,规定重罪应使用斩或绞,没有凌迟。真宗之时,内宦杨守珍巡察陕西,督捕盗贼,捕获贼首数人,他请示朝廷,拟将犯人陵迟处死,用以惩戒凶恶的人。真宗下诏,命令将俘虏转送有司衙门依法论处,不准使用凌迟。但到了景德年间,大宋刑法之中却又重新出现了凌迟。其实,御史台曾审问杀人贼犯,定案之后,知杂王随请“脔剐之”。
杜若只是个十六七岁的妙龄少女,自幼便锦衣玉食、养尊处优,莫说是凌迟,只怕连杀人也未见过,这等惨怖之事……却为何会频频出现在她眼前?
应笑问见状,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之中。
廿二 纨绔子金钗赠千金 皇族人客中逢刺客
司徒府内。
容笑语一面安慰惊魂难定的杜若,一面示意丫鬟将预备好的安神汤药端上。
应笑问见杜若时而清醒时而惊恐,不由得心中大增疑惑。他见房内几名丫鬟都是神容憔悴,想是这几日服侍杜若,衣不解带、睡不安枕之故。当下便向其中一人问道:“我听笑语兄说,小姐那日出门游玩回来才会染上此症……那日你们之中是谁陪着她出门去的?又是去了什么地方?”
那几名丫鬟对视一眼,都不说话,只是低下了头去。容笑语命两名丫鬟将杜若扶进内室,又指着剩下几人对应笑问道:“我也曾问过她们,那日却是琳琅她们几个陪着小若一同去了下关赏花……哪知道当夜小若就噩梦连连……请来的几名大夫看过之后,有的说是受了风寒,有的说是痰症,有的竟说是中了邪……”他摇头叹道:“我这几日在书房之中翻阅医书典籍,也是未有所获。”
应笑问见琳琅双眸含泪,情知容笑语定然已经不知就此事问了她多少遍,便也没多说什么。他的目光在琳琅的面上一扫而过,无意之中却落在了靠在窗边的梳妆台上。
那梳妆台乃上好红木所制,雕花镂云,做工极佳。台上置着铜镜、妆奁、胭脂、水粉等物……乍看之下,倒也没有什么异状。唯一引人注目的却是此时在梳妆台上散放着的十几件首饰,想来这几日杜若忽患急症,房内的丫鬟也无心打理收拾这些物事。
应笑问的目光在那些首饰上一一扫过
——金钗、步摇、宝钿、珠花……
只见他的目光突然一凝,已然被一物所吸引。
容笑语见他神情有异,心中一动,便问道:“笑问可是发现了什么?”
应笑问几步便走到了梳妆台前,伸手自台子上拿起一物,仔细端详了半晌,脸上却浮现出了一抹冷冷的笑意。
他先向容笑语问道:“笑语兄,这支金钗可是你买给小若的么?”
容笑语接过那支金钗一看,不由得微微吃惊。只见此钗镶珠嵌翠,钗头却是一只云里翔凤。通身彩色辉煌,镶嵌了无数珠宝玉石,不仅做工精致之极,连镶嵌之物亦皆是十分名贵的珍宝。
他一面细看,一面却向应笑问道:“这些女孩儿家的首饰一向都是由丫鬟打理的……我却从未留心过这些事情……这支金钗如此贵重……小若却是从哪里得来?”
他一边向琳琅等人看去,一边问道:“你们平日里服侍小姐,小姐的首饰衣服都是经过你们手里的……这支钗却是从何而来?”
那几名丫鬟面面相觑,最后还是琳琅嗫嚅道:“回大人的话……这支钗……是小姐的朋友所赠……”
容笑语一听,更是奇怪,“小若的朋友?什么朋友出手如此大方,竟然会送一件这么贵重的厚礼?”他面色一沉,“琳琅!你老实说!小姐那日去下关见到了什么人不曾?”
他一向待人彬彬有礼,上至王公大臣,下至